在西安——碑林 古代书法圣殿

2017-07-31 09:29:40 来源:网络 点击:

 

 
          位于西安南门里的碑林,是古代碑石、墓志、石刻艺术的专题博物馆,由孔庙、碑林、石刻三个主题组成,有19种国宝级文物,特别是古代碑石上的石刻,保存着很多书法大家的真迹,实在是中国古代书法的圣殿。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孔庙
 
           进入碑林博物馆大门是孔庙旧址。孔庙又称文庙,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唐代时,孔庙原在皇城内尚书省西边的国子监附近,经历了多次迁址。公元1103年,孔庙和府学迁到了现在的位置。现在孔庙里大多是明清时期建筑。一般庙宇的正门都会在南边,但是孔庙的南边是一道影墙(叫做“塞门”),却在东边和西边开门。有说法是“孔子地位尊贵无比,开南门视为不敬”,西边的门叫“礼门”,东边叫“义路”。影墙外侧有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半圆形的水池叫“泮池”。古代礼制中,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泮,一半的意思,形制上相当于辟雍的一半,现在的泮池是元代的遗迹。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泮池北边是一道石门,叫“棂星门”,孔庙里的常规建筑。中门“文庙”二字,东门“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表示孔子至高无上的德业和地位。门口两尊麒麟兽,神圣肃穆。祭祀孔子时,当地的最高官员和主祭人才能走中门,工作人员走东门,一般官员走西门(自古以来,就是有差别的,孔子面前也不是人人平等啊!)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供奉孔子的地方,可惜在1959年毁于雷火,遗址变成了现在的碑林广场。
             大夏石马,现今发现的唯一有大夏纪年的文物。大夏,东晋十六国时代匈奴人建立的国家,统治了陕西北部25年。公元407年,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建都统万城(陕西靖边县白城子)。公元417年,大夏曾攻占长安,任命赫连勃勃的儿子赫连贵镇守长安,大夏石马就伫立在西安市长安区的赫连贵墓旁。石马前蹄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大将军”等文字,是大夏铁骑南征北战的见证,1954年藏入碑林博物馆。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景云钟,国宝级文物,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六吨重,六角弧形,顶端有兽钮,钟身分上中下三段,每段六格,下格中段有铭文,其余为龙凤狮牛鹤图案及飞天形象。铭文293个字,说的是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钟的赞美,为唐睿宗撰写。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在通往碑林广场的路两侧,亭子之内都是保护起来的石碑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碑林的由来
            历经五代十国的战火摧残,很多唐代石碑被弃于荒野,一批文人学者为拯救文化,开始集藏石碑。在1087年(北宋时期)将第一批石碑移入碑林。历经多代有志之士的收集和保护,终于形成了现在3000余方的西安碑林。石碑的前身有三种形式,一是日晷,一是置于庙宇栓牲畜,一是立于墓葬边用于下葬的立石。到了汉代才逐渐形成“只要是刻字的石头就叫碑”的说法。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国宝级文物,石台孝经。体积最大,是碑林迎客第一碑。我远远看见它的时候,一堆老外或低头、或仰首,仔细端详。刻于唐朝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释、书写。《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与孔子的问答之辞,主要讲孝悌之道。此碑由四部分组成,上边是浮雕云纹的碑冠,下边是刻纹的三层石台,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宋哲宗赵煦时代)移入碑林,历经了900多年的风雨。(亭子内的石碑即是)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石台孝经的碑文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国宝级文物,唐《开成石经》。一共114快,每块都有2米多高,双面刻字,共计有65万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部儒家经典。这些都是学子们的必读之书,学子们如果对所学之书有疑问,就来石碑前校对,以石刻为准。因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而得名,最初立于唐长安城国子监内,黄巢起义期间遭受战火,朱温胁迫皇帝迁都洛阳后,由于缩建长安城,国子监便处于了城外,后来移到了尚书省的西边,在1087年北宋时移入现址,有“石质图书馆”之称。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开成石经中的《论语》部分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国宝级文物,曹全碑。刻于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明朝万历初年在合阳县出土,1957年移入碑林。
         曹全,东汉灵帝时的合阳县令,曾经率军征战疏勒,赫赫战功,为官清廉,为百姓所拥戴。此碑为百姓们集资刻立,背面刻有捐资者名单,所刻之字为汉隶书中的婉约研秀一派的典范,是汉碑隶书中最俊秀的书法。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北魏墓志
            墓志,埋入墓中以铭记对逝者的纪念。北魏时期,官方严禁在地面竖立墓碑,因此埋入地下的墓志大量产生,在洛阳北邙山上留有大量的墓志,皇亲国戚及贵族官僚墓志居多,有很高史料价值,因其书法独特,后来被称为“魏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书法自然,浑朴。
          北魏赵郡王妃冯会墓志,公元516年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把墓志嵌在墙上,便于研读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司马芳残碑,魏碑的典范。此碑刻于北魏前期,1952年出土于西安的广济街,此碑记述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芳的生平。此碑的书法,正在脱离隶书向魏碑过渡,是陕西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块晋碑。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国宝级文物,皇甫诞碑,刻于贞观年间,于志宁撰,欧阳询书。皇甫诞是隋朝的大官僚,争权中被杀,其子皇甫无逸为纪念其父所立。此碑原在长安县的皇甫诞墓前,宋代时移入碑林
          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初唐四大家之一,经历了“陈、隋、唐”三代,是唐代书法巨匠,初学二王,后自成一家,成为“欧体”,深得皇帝赏识。欧阳询的书法在当时名扬海内外,日本朝鲜等纷纷派使者求书,现在的《朝日新闻》的报头就是在欧阳询的 隶书《宗圣观记》碑中汲取四个字而来。“新”由“亲”和“析”中的“斤”组成,可见欧阳询的名气和地位。
          拍的图片实在不清晰,网上找一张《皇甫诞碑》拓本欣赏欣赏。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同州圣教序碑,褚遂良。刻于唐龙朔三年(663年),李世民撰序,李治撰记,褚遂良书。褚遂良是河南阳翟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碑的内容为李世民为玄奘所译的佛经写的序和李治为其父的序做的记。褚遂良用楷书写的《圣教序碑》有两个,另外一个是大雁塔下的《雁塔圣教序碑》。此碑是在雁塔碑之后,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时写的。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国宝级文物,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书,刻于唐天宝十一年,岑勋撰文。碑文记述了佛教天台宗的楚金禅师在长安城千福寺修建多宝佛塔的经过和唐玄宗为建塔赐钱赐物的事情。
            颜真卿,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人称“颜体”。此碑为颜真卿44岁时书写,书法端正,无一懈笔,历来是学习颜体楷书最好的“范本”。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国宝级文物,颜勤礼碑。刻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颜真卿撰文并书写,是为了纪念他的曾祖颜勤礼。此碑在宋代元祐年间被埋于地下,1922年在西安社会路出土,由于出土时间晚,保存完好,被认为是最能逼真颜体原貌的楷书代表作。
 
               国宝级文物,玄秘塔碑。刻于唐会昌元年(841年),裴休撰文,柳公权书。记述了长安城安国寺寺主大达法师的生平及受德宗、顺宗、宪宗三代皇帝恩宠的情况。此碑原在安国寺内,北宋时移入碑林。
               柳公权,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官至太子少保,以楷书见长,笔力遒劲,自成一家,称为“柳体”,晚唐楷书的一面旗帜,此碑为他的代表作。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颠张狂素,是指唐代两位以狂草而著名的书法家张旭和怀素。
              张旭,以草书著称,书法神奇飘逸,狂草书体的鼻祖,爱喝酒,每喝必醉,有点像李白,酒后疾书,状态极近癫狂,被称为“张颠”。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怀素,(725年-785年),张旭之后又一草书巨匠。从小家贫,出家,喜欢书法,用芭蕉叶代替纸张练字。虽为和尚,但喜酒,趁着酒兴挥笔疾书,有“狂素”之称。李白的《草书歌行》中说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冥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集王圣教碑、兴福寺残碑。因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所以当时很流行将王羲之书法刻于石碑,其中最具代表和名望的就是《集王羲之之书圣教序碑》和《兴福寺残碑》。
            《集王圣教序》刻于咸亨三年(672年),由怀仁和尚集字,内容比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多了玄奘答敕、答书及《心经》三部分,被后世誉为“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兴福寺残碑》,刻于开元九年(721年),大雅和尚集字。此碑长期埋于地下,出土时间晚,保留较完整,更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的神采。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国宝级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景净和尚撰文,吕秀岩书写。碑身下部分和两侧有叙利亚文字,碑额有十字架的纹饰。
              东罗马在古代被称为“大秦”,“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流派(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的叫法。此碑记述了僧人阿罗本于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历尽艰辛由波斯进入中国传教的情况和教义教规,记载了唐太宗对景教的欢迎态度和贞观十二年(638年)在长安城内修建大秦寺,准许在中国传教的情况。
             此碑当时立于大秦寺内,后来遭武宗禁止,寺毁碑埋,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重见天日,1907年被移入碑林。
            据说在光绪年间,一丹麦人欲花3000两白银买下此碑,受到当地官员和百姓的强烈反对,最终只好复制了一块运往纽约。据说现在国外有好几块此碑的复制品,所幸的是,原物还在中国西安碑林。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宋徽宗的“瘦金书”,大观圣作碑。刻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赵佶撰文并书写,蔡京题额。此碑原在乾县文庙,1962年移入碑林。碑文记述了当时设立八行取士科及三舍之制的“重德行、轻辞义”的科举新法。列举出“八科善行,提倡奖励;八举恶行,加以惩罚”,(穿越版的八荣八耻)。
             此碑书法很值得称道,别看宋徽宗皇帝做的一般般,书法倒是造诣颇深,“瘦金体”是宋徽宗自己创造的,据说对后世的女性书法家影响颇广,可能是由于字形比较苗条,与女性身材审美一致吧。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这些书法家的遗迹在西安碑林都能找得到。
          苏东坡的《集归去来兮辞诗碑》额题“东坡真迹”。因作者喜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于是集字为诗,表达了想过上“归隐赋闲的低碳生活”。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黄庭坚的七言诗,刻在五块横置的长方形石头上,表达了汉代长安城的盛世美景。(现场可以拓片,价格不菲)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米芾的诗刻由四条竖石组成,描绘帝王出巡的豪华阵容和长安城美丽的郊区风光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蔡,开始指的是蔡京,因其是一代奸臣被后人厌恶,后来用蔡襄代替了他。但是不得说,蔡京的书法是在蔡襄之上,蔡京以行楷书著称,自成一法。《大观圣作碑》的碑额的五个字就是蔡京所书。(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康熙真迹,宁静致远,刻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林则徐撰并书写《游华山诗》,刻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烟片战争后,林则徐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革职远赴新疆,途径陕西游览华山,写下了《游华山诗》。林大人的书法颇有造诣,楷书最为出色,名重一时。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马德昭,四川人,做过固原提督,善于书写大字的草书。经常能看到一笔连下来的字,其中一笔虎和一笔寿最广为人知。一笔虎刻于1866年,一笔寿刻于1864年。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在西安——碑林 <wbr>古代书法圣殿
 
             碑林博物馆里的石碑藏品极大丰富,聚集了1000多年来的书法大家的真迹精品。整个下午的时间还只能是走马观花的随拍,根本没有时间仔细品读。自己对书法是个大大的外行,但还是被美轮美奂的古代书法艺术所感染。以前对书法作品知之甚少,此行最大的意义就是亲见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以前曾听一位朋友说,他每次到西安来,碑林是必须要去一次的。以前不太理解,看过碑林后,我明白了......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