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创作手记

2023-11-20 13:18:31 来源: 点击:

        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览于2023年11月7日-11月15日在湖北省档案馆新馆展出。重温部分入展作品以及创作手记。
 


陈达广(广西)
 

创作手记:
我的创作初衷有二:其一,以古为新。膜拜前人之奇迹,窃加自我之异想,用多年之笔底,心手双畅,一蹴而就,遂成此作。其二,“笔墨当随时代”。书法创作,与简单地抄录唐诗宋词或先贤名篇相比,我更喜欢有感而发的自作诗文。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适逢建党100周年,为此,我怀着澎湃的激情自作诗词《念奴娇·建党百年》,下笔时自然别有一番感受。
 


李维维(西藏)
 

创作手记:
身在西藏,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酷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书画的学习尤为用功。军人的性格使然,我喜欢豪迈沉雄的汉碑。此作抄录康有为《书论》,以汉代《张迁碑》为主调,参以《好大王碑》笔意,力求朴茂古拙沉雄。笔法上追求不计工拙的自然书写。结字求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自然境界,力求丰富变化,但不刻意夸张变形,全篇力求统一和谐。


张清江(安徽)
 

创作手记:
我于小楷用功最久,相对擅长,遂选定小楷作为投稿书体。小楷创作容易程式化,形成呆板的面貌,与他人接近,要想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实非易事。经过反复思考,结合近年来学习行草书的体会,以及对碑版的理解,于是尝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小楷之中。在创作时着意融合,力求多变,避开时风,努力做到小中见大,灵动多姿,配以简单的形式,在整体上呈现素雅的面貌。


方庆奖(福建)
 

创作手记:
尝试以自撰对联、大字章草和小字跋款进行创作。自撰楹联选择书法和音乐有关典故进行构思,作品风格以《平复帖》为主基调,为了体现大字书法的宽博、厚重,充分发挥自己的篆隶功底,同时借鉴王蘧常书风以及简牍、草书等元素。然通过不断打磨、调整,包括章法、结字、造型、墨法、整体协调性等,尽可能地丰富作品的艺术语言。


刘之瑜(河北)
 

创作手记:
此作抄录伊念曾七言联,取《颂壶》《毛公鼎》笔法、笔意,中锋用笔并辅以绞转,以求篆籀气息以及线条的凝重和质朴。锁定清穆、典雅、古朴的风格;以求作品既有前贤的影子,又有个人对金文的理解和解读。章法上力求简洁,尺寸上不追求过大,印章用一枚名章进行点缀,落款的小字,以颜体行书风格为基调,起到辅助主体风格的作用。

 


严春亚(江苏)
 

创作手记:
此作以行书为主,掺以少量草书进行调和,整篇用了15个小块面,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书写时不能“埋头苦干”,各行、各块面之间要相互协调、彼此呼应、一气呵成。我觉得书法和绘画是紧密相连的,国画的点、线、面也能运用到书法中,如:块面放在什么位置,哪些地方应该有虚实,要把整幅作品当作是一个大的章法,每一块面又有小的章法。


高庆(广东)
 

创作手记:
我以汉隶入门,初期尤以《曹全》最为用功,兼习《礼器》《石门颂》等经典碑刻汲取营养,拓宽视野。近年开始研习汉简,深深地被汉简的“潇洒自如,不羁放纵爱自由”的率性所吸引。此次参加九届新人新作展便是以《武威汉简》为笔意创作的作品,创作思路不计工巧,着力追求“出锋峻落,行笔大度雄放”的豁达天趣。经过多次打磨调整,在截稿前方寄出。


张武杰(甘肃)
 

创作手记:
此作以欧阳询《九成宫》端庄、刚劲为主体基调,取褚遂良、智永禅师的灵动、隽逸。选用西晋李密的《陈情表》为书写内容,以四条屏的形式呈现。追求舒朗、雅致、静谧的气息。创作中尽量做到线条干净、字体刚劲,点画利落、大小适度,收放自如、疏密得当。
 


李照明(青海)
 

创作手记:
此作取法唐代颜真卿《争座位》之结体,融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笔意,在颜体篆籀、遒劲、隽丽上寻找方向。选用《前贤评颜鲁公》作为书写内容,形式上变长卷为条幅,在创作过程中一气呵成、自然流露。
 


卫行立(山西)
 

创作手记:
此作内容为唐诗三首,正文以《鲜于璜碑》作为主要笔法,加入其他汉碑元素,落款三行小行书取米芾意。运用线条的粗细及其分割出来的空间形成了黑与白、轻与重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达到拙中见巧的意境。
 


黄湘斌(湖北)
 

创作手记:
我平时临帖以米芾、王献之法帖为主。此次创作亦取法王大令、米南宫,在传统中汲取营养,尽量把自己平时临帖的积累,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创作中表现出来。在风格上追求平正清和、温润舒缓、不激不厉,心境上亦颇为平和。在六尺整纸上大字书写,对自己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锻炼。
 


段雪婵(湖南)
 

创作手记:
此作取法西周铭文《毛公鼎》之结体,融入春秋战国楚系文字笔意,追求端庄、遒丽、古雅、明净之气象。选用我最喜爱的李白诗《子夜吴歌》作为书写内容,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具有愉悦、轻松之状态。避开常见的金文创作格式,采用四条屏格式书写。创作时先反复打磨、斟酌,最后一气呵成。


 

 
郝有芃(浙江)


创作手记:
此作杂糅了米芾、吴琚的用笔与结字特点,兼参《阁帖》意,努力使作品在用笔和章法上靠近古人。在纸张的选用上,我用老纸或者做旧的纸张进行创作。“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我认为学习书法应以古代经典为主,时风可以借鉴但不能过多依赖,入帖而出帖的过程,就是一种自然情感的表达。
 


游紫钰(辽宁)
 

创作手记:
此作继承传统的汉隶风格,融合《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等经典,线条追求质量、力量以及厚重感,采用“一日临帖,一日创作”的方法,以求心态平静,自然书写,将积累的临书状态融入创作。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