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书协再释放打击作弊行为坚强决心,制度建设需提上日程,三届大学生展事件或是契机

2023-02-10 10:02:20 来源: 点击:
 
事件背景:
        中国书协重新核定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书法展入展名单,取消三人入展资格
 
        官方再释放打击作弊行为坚强决心,制度建设需提上日程,三届大学生展事件或是契机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新春刚过,2023年2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网站发布公告称,对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入展名单重新核定,确定入展人数为200人。对照一年多前中国书协发布的入展名单为203人,应有三名作者被取消了入展资格。 
 
        笔者认为,梳理一下该事件前后几个重要的时间点,可以增加我们对该事件的认识,从而理解背后的逻辑。
 
        具体而言,一个全国性展览,前前后后进行下来,一般有这么几个环节:征稿、评审、公示入展名单、发布正式入展名单、展览开幕。其中之所以有公示环节(一般为15天),就是为了让人举报问题。此次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公示阶段风平浪静,而在展览期间接到了对有关作者作弊行为的举报。
 
        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审时间为2021年10月10日至13日,发布公示名单为10月14日,发布正式名单为11月5,两份名单均为203人,没有变化。中国书协在发布两份名单的公告中均说明:长期受理对违规现象的举报。
 
        社会上往往有一种观念认为,这些公告大概率是套话、空话,既然正式名单已经发布,那么你再举报,估计不一定会再管了。尤其是等到展览开幕以后,这时候再去举报,会不会让人觉得多事?主办方会不会查?所涉作品已经在展厅正式展出,一般认为代表着某种意义上的认可,如果取消其入展资格,主办方会不会觉得尴尬?
 
        但是此次事件清楚显示,上述公告并非具文。
 
        此次重新核定的名单发布以后,书法圈一些朋友对究竟是哪三人被取消入展资格抱有兴趣,一些书法自媒体也做了对比,标出了三人所在的高校,至此,三人名字几乎是呼之欲出了。但在这里笔者也想多说一句,作弊行为固然咎由自取,并可能使所在学校蒙羞,但对于他们究竟是谁,我们似乎也不必过度关注,而应将兴趣放在背后的意义和引发的思考上来。
 
        首先,面对众声谴责,不妨对事不对人。大学生展不同于一般展览,毕竟是针对年轻人的专项展,其中出现如此严重的作弊现象,说明我们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已渗透到高校这个“象牙塔”中,渗透到本应清新纯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群体当中。对此种现象的深层忧虑,使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该现象进行谴责,同时对事件中人不妨网开一面,尤其是不要搞什么人肉搜索,更不必穷追猛打。一位伟人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今后坚持走正路行正道就好。
 
        其次,回应社会关切,需要时间和负责任的调查。其实展览开幕(2021年11月13日)之初,就有自媒体上就发布过一些争议性内容。展览过去一年多以后,中国书协经过调查核实后,发布公告取消三人入展资格,可视为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回应。
第三,网络时代舆情发酵,警示作用彰显。此事件在网络上的大面积传播充分说明,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对其他有作弊想法的人,也再次释放出了强烈信号: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最后,制度建设亟待提上日程,名单、作品可同时公示。比如,就解决抄袭问题来说,仅靠评委的个人经验和视野累积,在评审中完全识别抄袭非常困难。解决抄袭问题,不能完全依靠评委,而应该更加依靠网络、依靠群众、依靠公开,只要让网络的阳光照进展览的公示阶段,抄袭者投机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建议改变目前的公示办法,在公示阶段,既公示入展名单,同时又公示入展作品照片。
 
        当然,这里面有个操作问题。目前,中国书协为了追求效率,一般尽量在评审结束当天就尽快发布名单,以彰显公平公正,我认为这个初心是好的,但是效果不好。公示是为了让人看,没有作品、只有人名,让吃瓜群众如何发现抄袭等违规现象?在评审结束时,先给所有入展作品拍好照片再行公示——反正以后出作品集也是要拍照的——我想很多读者一定是乐于等上这几天时间,而抄袭者一旦得知在公布名单的同时要公示其作品图片,大概率会重新考虑其作弊的风险了。这样做以后,如果问题作品能在公示阶段就被举报,书协在展览开幕前就能将问题处理干净,一定会少受一些“马后炮”、“劳民伤财”之类的嘲讽。

        转自:二马头陀 书法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