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378页手稿看王季迁如何鉴定书画

2021-10-12 10:05:12 来源: 点击:
 
        日前,王季迁家族秘藏手稿以及流落在外的鉴赏日记首次公开,其中涉及200余件历代重要存世古书画的鉴定,记载着王季迁寓目、购藏的书画作品,兼及交流、鉴赏、考辨、售格等信息。
 
收藏之富华人翘楚
 
        王季迁是备受海内外书画界肯定与推崇的鉴定大家,1907年生于江苏苏州,初名季铨,后改名季迁,又名纪千,江苏吴县洞庭山人。早年随顾麟士学画,后到上海,成为画家兼收藏家吴湖帆的入室弟子,不仅艺事大进,而且得览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加之自己不懈努力,终成一代收藏鉴定大家。1947年赴美考察,1949年定居美国纽约。五、六十年代曾任教于香港新亚书院艺术系,并任系主任。曾在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冬宫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担任书画顾问。他成就了大都会博物馆今日的中国古书画收藏质量与规模。因此,馆内特辟“王季迁家族艺术馆”陈列他的收藏。他是苏富比拍卖的特别顾问,一生收藏作品千余件,掌眼书画无数,人称书画“一入王门,价格三倍”。  
 
五代 董源 溪岸图  王季迁旧藏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
 
上图居中者为王季迁,右一为王季迁之孙王义强。王义强也是旅美中国书画鉴定家、画家、宝五堂主人。
    
        许多我们熟知的海外研究中国艺术史大家,如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高居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主席(主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绘画部特别顾问方闻,耶鲁大学获得终身教授、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馆、大都会艺术馆顾问指导班宗华,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铃木敬,知名美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徐小虎等,都是由他启蒙进入中国艺术研究圈。旅居美国期间,王季迁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介绍给了西方艺术圈,让更多的西方人士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之处。      
 
机缘巧合手稿合璧
 
        这次整理出版的三本日记,都大有来头。2019年,王季迁之孙王义强,联系到上海书画出版社,决定整理出版家族珍藏的《题画杂录(二)》和《备忘(二)》两册王季迁日记手稿。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对手稿的整理工作。
       
        王义强回忆道,此鉴赏文稿是在整理家族文件时偶然获得,是祖父王季迁在民国末年鉴赏古代书画的笔记与观后心得。其中特别是他与恩师吴湖帆先生一起在上海的那段美好时光,点点滴滴的记忆都值得珍惜。祖父14岁开始习画,曾跟随表舅顾麟士学习书画,顾麟士是“过云楼”顾文彬之孙,其明清古代书画家藏被世人誉为“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祖父对中国古代书画的启蒙教育主要来源于顾家与吴家。此文稿虽不完整,但其内容丰富并具有良好的阅读内容,给人们带来一种遐想的空间。   
 
王季迁《题画杂录》书影 
 
        在两册日记手稿的整理过程中,机缘巧合,《题画杂录》出现在拍卖市场并由藏家拍下。由此完成三册手稿的首次合璧与整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整理为《王季迁书画过眼录》一书,从中可见大量王季迁对古代书画的鉴定思维与深度分析,他每天赏画、购画、交游的细节。
 
鉴赏品评秘闻轶事
 
        手稿中有许多王季迁鉴定观的直接阐释。在《题画杂录》中,王季迁就提到了实践对鉴定的重要作用。“余尝谓,鉴画最难,不能作画者必须本人动笔者,方能识得画,惟识得其中甘苦,方能澈底知画,但不必能识鉴画,能作画者,未必皆识画。余以此验近代鉴家,无不如此。盖不能作画者,其中甘苦未尝,决难澈底了解。昔人如梁清标、安仪周所藏皆精妙,一为高官,一为商贾,食客三千,名士如云,想必有门下之精鉴者,为其定去留也。”  
    
宋 屈鼎 夏山图 王季迁旧藏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  
 
        1973年,通过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馆前馆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方闻的安排,狄隆基金会从王季迁手中购得25件全部为宋元绘画的精品,并悉数捐赠给大都会,其中包括宋人《夏山图》、李唐《晋文公复国图》、马和之《豳风图》、米友仁《云山图》、宋人《胡笳十八拍》、赵孟坚《水仙图》、钱选《羲之观鹅》、赵孟頫《双松平远》、倪瓒《虞山林壑》、王蒙《丹崖玉树》、王冕《墨梅》等。
 
        日记中,王季迁记录看过20多件王蒙作品,多次提到品第问题,显得非常慎重和纠结:“二月十日,庞虚斋观山樵《蓝田山庄》《夏日山居》《秋山萧寺》三图,以《夏日山居》为第一,观此可以印证邦达所藏《茅屋冬青》亦是真迹无疑。余所见山樵画,《青卞图》第虚斋藏《葛仙翁移居图》第二,《青卞图》第一,《夏日山居》第三,《林泉清集》第四,《花溪渔隐》《秋山草堂》均不相上下,其次当以《林麓幽居》《素庵图》《春山读书》《为怡云上人》《惠麓小隐》《茅屋冬青》等,《蓝田山庄》《煮茶图》等又次之也。”
 
元 刘贯道 梦蝶图 王季迁怀云楼藏 
 
元 刘贯道 销(消)夏图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销夏图》中“毌道”二字隐于石隙
 
        汲古阁曹友今购得高江村著录宋刘松年《梦蝶图》绢本横看,上有怡亲王、式古堂、安仪周等图记。一老人酣睡松下石抬上,童仆倦卧松根,意态闲适,笔墨精妙。签题“宋刘松年《梦蝶销夏图》”,犹是江村手笔。盖当时《梦蝶》《销夏》属两图。此乃《梦蝶》一幅,已为后人裂为两卷。《销夏》一图尝见于张葱玉处,尺寸与此相同,而下角有“毌道”二字隐石隙,为湖师昔年所发见,定为刘毌道而非刘松年。此幅无款而尺寸相同,笔墨亦相似,其为毌道无疑矣。——王季迁《题画杂录》
 
        《备忘(二)》是王季迁的读书笔记,20世纪珂罗版引进后,鉴定家们凭借珂罗版对一些作品进行初步评价。“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轴。此为痴翁名迹,布局甚奇。尝见虚斋藏《富春大岭图》轴,同一笔致。画为班彦功作,时年已八十一矣。惟款书用笔甚弱,不类真迹。昔尝于武进盛氏所藏一幅,款书较佳,画法则甚相似,上有‘怡亲王宝’大印及安仪周等藏印,《墨缘》所录者是也。两者以款书论,后者较佳,以画法论,则相去甚微,则此为能手摹本无疑矣。”这是1944年王季迁为《中国名画册》(1935年刊行)所收《九峰雪霁》所作的笔记。此时,他尚未得见“真本”,然而凭借“印本”,仍然做出了相应判断。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南京博物院藏

        除了记录自己的购藏情况,王季迁偶尔也会吐槽社会上的一些收藏风气。“近人藏画,以纸本洁白、长题、有著录为要件,实则均非本及似,失藏画真要旨。窃意既称藏画,自当以画之优劣定去留也为前提。至于著录、题跋,为画之点缀品,一可依之为旁证,二如美人之簪花,增其研艳。官衔之增其身价。若徒重,有亦可,无亦可,固不必斤斤之于此。且我国地大物博,昔日交通不便,其未经著录之无名英雄,固不知凡几,似不必斤斤于事也。好事家者以此眩耀世目,互相标榜,则又当别论矣。”      
 
        对于作伪,王季迁深恶痛绝。《题画杂录》载:“故我国书画作伪品之多,良有以也,恐可超出任何世界各国之美术品。近日每况愈下,非惟作者恬不以为耻,知者亦不以为罪。如近代书画家张某,竟以作伪为号召,斯文扫地,莫以为甚。余深愿后起青年,力矫此恶习,俾免腾笑世界,幸幸!幸幸!”这段文字中的大部分在日记中原本已删去,但透过手稿,大家可以借此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王季迁,他的鉴定过程,他的思考以及他的饱满情绪。    
 
王季迁《题画杂录》书影
   
        本书因是日记手稿,作者在记录时较为轻松,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作为鉴定家的王季迁。也从日记中,看到王季迁同吴湖帆、庞莱臣、潘博山等人的交往游艺。《题画杂录》载:“九月六日。湖师因纳姬事,与其子孟鸥大闹。孟鸥为前进而富科学思想之青年,惟世故大浅,以法律目光对付乃父,于人情上太说不过去。湖师气愤,几至发狂。后系余到场解劝,暂告平息。然症结未除,日后纠纷方兴未艾也。”从中可以一窥这些鉴定大师有血有肉的一面。
 
文章转自美术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