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一位不太努力“向上”的布衣

2021-07-08 12:18:35 来源: 点击: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金农 (1687-1763)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久居扬州。年五十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构图别致,简朴疏秀妙趣横生。他精于篆刻、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由于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且没有入仕,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
 
        300 年前,扬州地区有一个松散的画派,叫“扬州八怪”。他们不会武功,与金庸笔下的“江南七怪”毫无关系。他们是 8 位(具体数量说法不一)生活于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的,出身贫寒的画家。
 
        这么说可能也不准确。因为关于家境,他们中有一位不同,他就是位列扬州八怪之首的富二代——金农。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树阴叩門悄不应,岂是寻常粥饭僧。 今日重来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藤。
 
        公元 1687 年,金农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富庶家庭,自号“金二十六郎”。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那是“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有田又有房,还是江景房,一种富贵闲适之气扑面而来。
 
        眼前是山色空蒙、烟雨霏霏,耳畔是江涛阵阵、潮汐涌动。身处这自然美景之中,手捧经史文辞,每读到会心处,便朗诵出来,手自笔录,少年时这一份恬淡惬意的读书心境是金农永生难忘的。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前年独泛九江船 二更后 一声凉笛,把月吹圆 团团烂银盘,中央田地宽 阿谁偷种婆娑树,散麝尘无数
 
        金农自幼聪颖,启蒙老师也是不一般。童年时,父亲将其送往学者何焯家中学习。
 
        何焯曾经是皇八子胤禩的伴读,在当时以通经史、长于考订而负盛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研读金石碑帖,为他晚年对书法变革,埋下了根基。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山青青,云冥冥 下有水蒲迷遥汀 飞来无迹,风标公子白如雪
 
        37 岁之前的金农,与江南名士交好,吟诗写字,生活无忧。37 岁之后的金农,出门远游,一走就是 15 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这期间,他三教九流广交朋友。不过,为人清高的金农,太过爱憎分明。他对看不顺眼的人,常以白眼相向,有时画都不肯卖。对话语投机的人,则会慷慨赠予,仗义出手。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一匝霜丛有人语,晚风撑到卧床前。
 
        记得有在一次宴会上,大家以古人诗句“飞红”为酒令,行令饮酒。待到金农的朋友行令时,他苦苦思索半天却说不出来,大家纷纷要罚他酒。
 
        情急之下,这位朋友说:“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怎会片片红?众人哄堂大笑。这时,金农神情自若地出来解围说:“他引用的没错,这是元代诗人的一句诗”,金农背诵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金农隶书联
 
        众人闻听,叹服金农和这位朋友的博学。但其实,这首诗是金农为友人解围,随口之作。
 
        金农生性洒脱,不重功名,但迫于家族压力,他经朋友举荐,参加过一次应试。这本是个好机会,考试却因雍正驾崩而终止。在新皇帝乾隆眼中,科举出身的科班文人才是正统,举荐难以入世。最终,50 岁的金农,落得一场空。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临华山庙碑
 
        不过,仕途虽然失意,另两扇门却为金农打开了。金农早年的隶书风格规整,笔划朴实。但到了 50 岁后,却尽显“怪相”。他将汉隶和魏楷融于一体,独创了被称为“漆书”的新书体。
 
        漆书是隶书中兼有楷书的体式,用笔方扁,墨浓似漆,雅拙为趣。金石气为其内涵,笔画之间一放一收极富力道。字形长扁适度,一派天真烂漫。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临华山庙碑(局部放大)
 
        这其中,《临华山庙碑》最能体现金农的书法魅力。放大后,看这磅礴的气韵,十分震撼。《华山庙碑》是东汉刻有 22 行隶书字体的石碑,明代毁于地震。碑虽然被毁,幸好有原石拓本传世。
 
        30 岁左右时,金农得到一本珍贵拓本。此后 40 年间反复临摹,从未停止。从较早的扁形圆笔,到中年方体方笔,明显带有魏碑书意的变体临写。至竖横都用扁笔,以至后期漆书的形成,都在他各个时期临写的《华山庙碑》作品中,有所体现。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临华山庙碑(局部再放大)
 
        可以说,他每临仿一次华山碑,总带着探索性的思考。于是,西岳华山碑,也就成了他书法变革的灵感契机。难怪他会说,“华山片石是吾师”。
 
        落第之后,金农打开的另一扇门是绘画。年过半百才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算早。但金农的画,从开始就气度不凡,郑板桥甚至夸赞说“杭州只有金农好”。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八九峰如画,二三人倚栏。
 
        金农画过竹,画过梅,也画过马,最后以画僧佛为终。但无论画什么,他始终带着他独特的印记,并伴有几分洒脱。金农画笔下反复描绘的梅花,是冷逸的,绝无矫揉造作的病态,它们多是蓬勃生长的寂寥的野梅。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野竹无次,颇多清风。 何方朝士,屏驺从之来。 徘徊竹下,啸咏不去,得非王子献之流辈乎。 此间忽有斯人
 
        晚年的金农粉丝众多,颇受追捧。有人甚至以千金的报酬求画,舒适的“老年生活”唾手可得。不过金农对于钱财,从没有特别的苛求,又缺乏合理的理财理念,往往“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先生之宅临水居,有时垂钓千百鱼。 不惧不怖鱼自如,高人轻利岂在得。 赦尔三十六鳞游。 江湖游,江湖翻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的几年里,在患有眼疾时,他依然靠卖字画,维持清贫的日常生活,有时还会抄佛经来增加收入。公元 1763 年,77 岁的金农逝世,他以终身布衣的身份,走完了潇洒又有些颠沛的一生。
 
        好了,“金怪人”的一生基本说完了。谈了他的人、他的字和画,但有一点还未提,也是最有意思的,那就是他画中的那些碎碎念。比如,他曾画一人在荷塘中的凉亭上,酣然大睡,然后题“风来四面卧当中”,单是读这几个字,心中就已经有阵阵清风掠过了吧。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回汀曲渚暖生烟,风柳风蒲绿涨天。 我是钓师人识否,白鸥前导在春船。
 
        他也曾在一幅画中题诗说,“莫轻摘,上有刺。伤人手,不可治。从来花面毒如此。”这俨然是一位情场达人的经验之谈......难怪清人方薰会说,谁的画都可以没有题款,但金农的画不能没有。
 
        这就是金农,一位不太努力“向上”的布衣。
 
        数百年来,人们常慨叹金农之怪,怪在他的坚持:人只有拥有超越了物欲的博大情怀后,方能焕发出恒久的生命之光。
 
金农:老夫倔强,志在写写画画丨美在中国
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 採菱复採菱,隔舟闻笑歌。 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 两头纤
 
        在这个充斥了各种庸常成功的年代,“怪人”金农的“失败”和对物质追求的“冷漠”与“怪癖”,恰如泽被万物而不屈于名利的月光,是最为低调冷毅的正能量。而对于世间所有求道的心来说,追求艺术的热忱,冷眼看待人生起起落落,才是此生最大的成就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