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为心声 | 明代书画,韵味藏在笔墨中

2021-01-15 16:49:24 来源: 点击:

 
承上启下 推陈出新——明代书画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的逐渐稳定,书画艺术与文物鉴藏得到极大的发展。
 
        明代是继宋元之后帖学书法的大发展时期,新一轮的丛帖汇刻之风奠定了明代书学的基础。明初以法度严谨的宫廷院体绘画为主导,兴盛一时。明代中期以后,继之而起的是商业文明高度发达的苏州地区的书画艺术,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为核心的吴门书画重视笔墨传统,师法古人,大胆创新,一时文人荟萃,代表了文人艺术的典范。
 
        晚明时期,受阳明心学、禅宗复兴以及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书画艺术流派纷呈,个性鲜明。如董其昌博学诸家,集帖学与文人画之大成,对后世影响至深。此外,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傅山等诸多书家和文人风格并立,各有性情,在中国书法史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祝允明 草书
《晚晴赋》《荔枝赋》 卷
(上下滑动查看)
纸本 墨书
明·嘉靖元年(1522年)
纵30厘米 横457厘米
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属捐赠
 
        祝允明(1460~1527年),字希哲,号枝山,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书法造诣极深,尤以草书著称,师法怀素与米芾,有“国朝第一”之美誉,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
 
        此卷作于明嘉靖元年三月,即 1522 年春,抄写晚唐杜牧《晚晴赋》与盛唐广东名臣张九龄《荔枝赋》,行笔奔放,气势撼人,是祝允明晚年代表作。祝允明正德十年到任广东兴宁知县,游宦岭南五年,嘉靖元年已授任应天府(留都南京)通判,不久托病辞官归隐。因此,此卷寄托了作者对岭南游宦的寄思与仕途不如意欲归隐的感怀。引首隶书为清代冯志沂所题。此卷曾经明末姜绍书与民国朱荣爵等人递藏。
 
茅坤 草书《游西湖诗》 卷
(上下滑动查看)
纸本 墨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纵32.6厘米 横394厘米
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属捐赠
 
        茅坤(1512~1601年),字顺甫,号鹿门,浙江归安 (今湖州)人,明代著名散文家、藏书家。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深远。
 
        这卷作品写于万历二十九年,即1601年,抄录游西湖诗,落款“九十翁茅坤顺甫书于玉芝山房”。作者病逝于当年,由此可知这大概是他逝世当年的重要遗墨之一。茅坤以九十高龄作侧倚笔势,起伏变化有节,令人惊叹,属于典型的文人书法。
 
董其昌 行书临颜真卿
《争座位贴》《送刘太冲序》 卷
(上下滑动查看)
纸本 墨书
明(1368~1644年)
纵25厘米 横214厘米
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属捐赠
 
        董其昌(1555~1636年),字思白,号玄宰,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晚明最富盛名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和鉴藏家。书法遍师诸家,秀劲清润,意趣上崇尚平淡天真,著有《画禅室随笔》等。其书画与著作对明末以后书坛影响巨大。
 
        这幅作品属于背临颜真卿书法名帖,体势偏身侧笔,布局闲适舒朗,整体显得率性自如。是董其昌晚年代表作之一,并且曾经由清代嘉道年间文坛盟主、两广总督阮元收藏。
 
 
吴令 坐看云起图 镜心
(上下滑动查看)
绢本 设色
明·崇祯九年(1636年)
纵56厘米 横31.5厘米
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属捐赠
 
        吴令(生卒年不详) ,字信之,号宣远,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明末清初书画家。工山水人物,亦画花卉禽鸟,风格与元人相似。
 
        这幅作品原本应为立轴,后被剪裁,重装为镜心。画面怪石叠嶂,构图险峻,小中见万象大气,属绘画精品。
 
刘正宗 行书杂诗 卷
(上下滑动查看)
纸本 墨书
明(1368~1644年)
纵20.9厘米 横180.4厘米
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属捐赠
 
        刘正宗(1594 ~ 1661 年),字可宗,号宪石,山东安丘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人物,世称“刘阁老”。崇祯元年(1628 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清后任礼部尚书等职。工诗文,擅书法,精鉴赏,清初内府书画多经其鉴定。著有《逋斋诗集》《御墨楼诗选》等。
 
        刘氏身处明末清初之际,书风与晚明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傅山等诸家书风一脉相传,其体方圆兼济,风格峻峭挺拔。
 
赵备 墨笔万竿烟雨图 卷
(上下滑动查看)
纸本 水墨
明(1368~1644年)
纵29厘米 横408厘米
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属捐赠
 
        赵备(生卒年不详),字湘南,号湘道人,浙江鄞州(今宁波)人。万历末年中书舍人。擅写墨竹,下笔疏老,常以雨露入画,笔墨酣畅淋漓。亦工山水、花卉。
 
        此卷描绘了山坡上随风飘动的几丛墨竹,兼以细草、秀石衬托,画面清秀淡雅,笔墨纵横雄逸,给人以坚韧贞洁之感,极富文人画的笔墨情趣。
 
王问 草书杂咏诗 卷
(上下滑动查看)
纸本 墨书
明(1368~1644年)
纵29.5厘米 横515厘米
1994年商承祚教授家属捐赠
 
        王问(1497 ~ 1576 年),字子裕,号仲山,江苏无锡人。嘉靖十一年(1538 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工书画,书法兼有米芾、黄庭坚两者风格,绘画山水、花鸟皆精。诗作萧闲疏放,著有《仲山诗选》等。
 

 
        王问书法善于变化,行草无所师承。这件作品承宋元帖学之风韵,通篇气势奔放,渴笔纵横,风骨遒劲,凸显自我个性。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