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法的楷模

2020-08-26 10:22:08 来源: 点击:
 
 
        喜欢文学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燕山夜话》。1961年,《北京晚报》连载了专栏文章《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又旁征博引对时事进行针砭时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作者“三家村”之一的邓拓,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收藏家,他的书法更是把文人书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邓拓书法《墨趣》
 
        邓拓1912年出生于福州一个书香门第,家乡附近山上有古代摩崖石刻,他幼年时期就经常上山,用毛竹做成笔在石头上临摹古人碑刻。这为他以后的书画鉴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拓书法《满江红》
 
        1942年,邓拓与丁一岚结婚,聂荣臻为庆贺他们的婚礼特意举办宴席。宴席中邓拓提出陕北边区有许多老先生、大学教授,可以把他们团结起来组织一个诗社。一年后,著名的“燕赵诗社”在敌后根据地成立了。聂荣臻元帅后来回忆邓拓说:“他知识丰富,对历史典故知道的很多,同志们都喜欢和他接近。”在战火连天的艰苦岁月,能有这样的文雅活动,无疑为他们增添了战斗的信心。
 
邓拓行书五言联
 
        邓拓不仅是位文学家还是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而且件件都是精品。邓拓收藏是从学术研究入手,他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和艺术,所以能够分析、辨别古代文物的文化信息,并且得出自己的鉴赏结论。在邓拓的信札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是和友人探讨书画收藏心得的,现在看来他的这种学习的精神令人唏嘘!
 
邓拓草书七言联
 
        1964年,邓拓将珍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140余件无偿捐赠给国家,其中有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卷》、沈周的《萱草葵花图卷》、唐寅的《湖山一览图》、仇英的《采芝图》等。其中的《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成为了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邓拓曾经计划撰写一部《中国绘画史》,系统性介绍古代书画家以及书画发展史。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个计划没有完成,成为了令人遗憾的绝笔!
 
邓拓行草书立轴
 
        许多文化界名人与邓拓有着深厚的友谊。1963年元旦,赵丹为邓拓作《雁荡纪游图》,邓拓提笔写下:“古今画法数十种,终以造化为之师。”邓拓不仅对古代绘画颇有研究,他的书法也终成一派,为文人书法的楷模。1987年,中国书店出版了《邓拓书法作品选》,启功在序言中写道:“从前人论文章的标准,首先是‘平正通达’,论画又贵‘平淡天真’,我看邓拓同志的书法,正是达到了这种境界。”
 
        邓拓书法得益于常年的书法实践,但是更为重要的他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正是有了理论基础,他的书法才有了超于常人的境界。
 
邓拓信札书法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过学习书法的热潮,有许多青年学生,非常认真地在学习书法,这些现象一方面令人兴奋,但是也引起邓拓的担心。
 
        问题在于教学的根本态度方面,应该用什么态度去看待书法?应该如何传授书法?又应该如何学习书法?
 
邓拓草书中堂
 
        邓拓主张写字最好不先从临摹碑帖一点一画入手,而是先抄书抄稿,字字行行有个整体的观念和习惯,以此为基础然后再写碑帖,这样可以从精细处研求笔法。这就是先搭建大殿的框架,然后再施粉彩的道理。
 
邓拓草书书法
 
        他对于当时教学的死板也有所批评,比如,写字时的身体姿势和握笔标准。他认为这些不要规定得死死的,弄得神乎其神,应该是告诉学生应该追求的结果,至于三指握笔还是五指握笔没必要让学生完全照搬老师的规矩。
 
邓拓书毛主席诗词
 
        邓拓又进一步阐述,学习书法应该多讲书法的原理,不要讲得太死板,不要做书法的奴隶,而要懂得灵活运用。所以启功评价邓拓的书法说:“没有‘造作气’,放笔写去主要表现的是‘气魄’,若仔细推敲笔画,又处处符合传统。”邓拓在几十年前的观念,放在我们当下依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