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苏轼《获见帖》
2020-08-19 13:41:34 来源: 点击:

苏轼《获见帖》,又称《苏轼与长官董侯札》,纸本,行书,28.2×37.8cm,1082年作,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冉拜。长官董侯阁下。六月廿八日。
苏轼为宋代著名的诗人,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对诗词、书法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苏轼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并不在于把书法技法锤炼到一个多么精湛的高度,而是在唐代书法艺术达到巅峰之后,他能另辟蹊径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并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全方面总结前人的经验,给后来人以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在他的影响下,宋代的书法艺术再一次形成了书法史上的一座山峰,且在书论上有一个崭新的突破。

苏轼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柳公权、李邕、杨凝式等诸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革新,形成了自己天真烂漫、丰腴跌宕、豪迈不羁的艺术风格。苏轼作书,在追求形质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内心的恬静,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借此来畅叙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