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萧娴有“南肖北游”之称,旁人说她点墨成金,她却从不卖作品

2020-08-14 11:35:14 来源: 点击:

 
        八十年代,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里,常有位个子不高、背有点微驼的南方老太太,留一头乡村老妇的齐肩发,青布素衣,手拎黑色布兜,在瑟瑟秋风中快步疾走,碰见熟人,口里不时吐出一口谁也听不懂的闽南话。

        她是游寿。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书法家之一,与江南著名女书法家萧娴素有“南肖北游”之称;同时,她还是八闽四才女中最具才情的一位(其他三位是庐隐、冰心、林徽英);于教育、考古、古文字学、历史学、诗歌、书法皆有很高的造诣。
 

 
        尽管游寿向被视为“金石气”与“书卷气”并举的女性书法家,但她的学术造诣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她的学术著作也绝少得以出版。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何以几乎无专著传世而仅以书家留名?这里面的细节很耐人寻味,也是本文想要一探究竟的。
 
        1906年游寿出生于福建东部沿海霞浦县城的一个官宦家庭,高祖游光绎做过清乾隆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去官后掌福州鰲峰书院,林则徐出自于他的门下,自游光绎以下,世代以教书为业,其父游学诚,光绪十七年中举,主持福宁府近圣书院。在良好的家庭文化熏染下,游寿过早地就对书法、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20岁时,游寿因参加学生运动,公开抨击政府,遭到通缉,为躲避军阀追捕,逃回到霞浦。而就在这一年,父亲游学诚去世了,生前执掌的县女子高等小学被搁置下来,于是乡亲们一致推举已经成为“闽东四才女”之一的游寿接替父亲,留在家乡做了县女子高等小学的校长,开始了游寿的教育生涯。
 

 
        在她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这份青春的烂漫,北伐战争打响了。于是,游寿第二次赴福州,并于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同学中有后来成为著名考古学家的曾昭橘、杰出的女词人、学者沈祖芬等。
 
        以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为代表的“金陵学派”,弘扬国学,注重传统,尤擅小学。游寿潜心书法、国学,独好胡小石板书,豪迈俊逸。
 

 
        游寿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乖乖学生;例如前来为他们上课的教授王晓湘先生,虽博古通今,却不善言辞,他讲到北齐的敕勒歌时,游寿便仿其体例,作诗道:“中山院,层楼高,四壁如笼,鸟鹊难逃。心慌慌,意茫茫,抬头又见王晓湘”,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后来沈祖芬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感怀道:“犹叹春风旧讲堂,穹庐雅谑意飞扬。南雍尊宿今何在,弟子天涯鬓亦苍”。
 
        1931年,游寿毕业后,回到福建集美师范学校任教。她和谢冰莹、谢文炳、方玮德等几位文学青年创办了《灯塔》。
 

 
        1934年,游寿与陈幻云结婚,由厦门至南京,这是一桩她日后不愿提及的婚姻。这一年,她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与好友曾昭橘、沈祖芬一道求学。她们相约“六朝松”下,在“梅庵”结“梅社”,在玄武湖、鸡鸣寺、扫叶楼等地雅集唱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胡小石先生也兼金陵大学教授,在文科研究所首开“书学史”,游寿遵照师训,循序渐进,奠定了游寿坚实的根基。她的书法,有金石味,有书卷气,有高古风致。
 

 
        她曾经说“吾最服膺笔秃千支,不如读书万卷”。相比整日整日笔耕不辍的“司墨者”,写字端的是规规矩矩,却似“死在纸上”,她认为精通中国古典学识,才能给书法灌注气韵。

        南京求学可以说是游寿踏入学术领域的第一条通道。
 
        1937年,卢沟桥事迹,结束了金陵才女们的求学梦,战争改变了国人命运轨迹,战火驱使她们各奔东西。
 

 
        曾昭橘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沈祖芬钟情小她四岁的程千帆,只得“新婚别”先行入蜀,游寿获金陵大学硕士学位,战事一起,她随夫宦游江西,陈幻云在江西临川地方法院任首席检察官,游寿在临川参加了雷洁琼组织的妇女抗战救国运动。
 
        随后,她开始整理《资治通鉴》札记,并续写《李德裕年谱》,后短暂回福建省立一中执教,再到重庆新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毕竟国外的世界不是我们的世界。曾昭橘在伦敦作了短暂居留后,经德国转道法国乘海轮回国,应李济之邀,加盟国立博物院任专门设计委员,1941年国立博物院迁到李庄后,曾昭橘就任国立博物院代理总干事,协助主任李济,负责日常工作。
 
        因人手不足,曾昭橘想到了同学游寿。游寿是1942年10月到李庄国立博物院的,一年后,调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改名游戒微。她到这里作善本书库管理员,是补缺救急的临时之举。
 

 
        当时,大学者傅斯年担任着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文简称史语所)所长之职,他对图书管理人员有严格要求。史语所的图书,是战时大后方最完备的,比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还完备。乃中国人文学术之塔的塔尖,这里的学者,多是某方面专家,因此,图书管理员要通才。
 
        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游寿与梁思永、曾昭燏、夏鼐、董作宾等共事。史语所图书馆藏有四万幅拓片,多属名家旧藏,其中一大类就是唐代墓志。借用墓志考证史实,是游寿早已筹划好的治学道路。
 

 
        按游寿自己的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我进入了学术门槛”。这期间游寿著有《金文策命文辞赏赐仪物》《汉魏隋唐金石文献论丛》《唐代墓志书体》《伐绿萼梅赋》等大量文史书论,而且还整理金石甲骨秘本善本资料,收集了大量战时流入四川的金石拓片及文物。但是,因为游寿的“少慕狂狷,率性任情”和南北两个学派的因素,与傅斯年产生了不可化解的矛盾,历史上的一次次偶然,再回头看时,就是命定。
 
        《冢墓遗文史事丛考》是游寿在李庄四年最欣慰的事,然而,祸起萧墙,战时,四川,李庄,板票坳,史语所房间有限,住处、办公房等诸事困扰于人,游寿为此贴出小字报,为所有人“鸣不平”,这令傅斯年心生不悦。
 
 
        1945年,刚开年,连续四个月,游寿多次向所里请假,至7月中旬才回到李庄。她与丈夫陈幻云的婚姻秘不示人,游寿时走时归,或逾期不归,却不说自己是探亲,所里不免微词。同样的情况,游寿在次年2月又演绎了一次。她修书一封呈送时任史语所代所长的董作宾向其汇报工作。5天以后,她就匆匆自行离所,之后才写信向傅斯年请假。
 
        游寿这一先斩后奏的行为并未获得傅斯年的认同。在此篇呈文的旁边,傅斯年粗笔批注“写有刺,使人看见火起”,可见其对游寿的反感之情。
 

 
        时过一月,游寿再次致信傅斯年、董作宾,要求请长假。这回,完全惹火了所长傅斯年,傅直接致信董作宾:“游竟自行离所,应将其免职。此人不能再留其在所。”与此同时,傅斯年给游寿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执事未得董先生同意,自作主张,自行离所,应自离李庄之日起,以停止职务论”。
 
        接信之后的游寿,自恃无错地先回了傅斯年的信,但同时狠狠地向董作宾发出责问,至此,又惹恼了董作宾,失去了最后被留下的机会。
 

 
        《伐绿萼梅赋》是游寿在李庄完成的文学作品,业已收进《六同别录》。《六同别录》被认为是史语所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文抗战的成果展示。然而,因为上述的种种,最终使傅斯年决定将游寿的文章从已经装订完毕的《六同别录》中抽出,甚至不惜“用刀将此四页割去”,重新粘贴封面、目录。
 
        可以想见,游寿的文章被强行“抽去”对她意味着什么,而傅斯年通过此举表达出的愤怒之情也可见一般。傅斯年甚至叮嘱游寿的直接领导那廉君记下、抄下相关信函、文字,以备与游寿“打官司”对证之用,可见,傅斯年与游寿至此已然彻底决裂,彼此不留任何回旋余地。
 
        傅斯年1943年借调游寿至史语所,本有培养人才之意,但双方性格均颇有棱角。傅斯年雄才独断,嫉恶如仇,游寿特立独行。学术路上,傅、游二人也多有不同,傅斯年主张运用西方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厘清中国的学术材料,建立起“科学的东方学”,游寿毕生走的是金陵旧学之路。以上种种分歧又因书信这种战时特殊的沟通方式得到强化。此事件之后,游寿离开了史语所。之后的学术生涯中她也对史语所的那段经历三缄其口。
 

 
        1946年,游寿回到南京,在恩师胡小石推荐下,进中央图书馆任金石部主任。此阶段成果相继写出了《唐人卜葬邙洛之风尚》《梁守谦墓志与宦官》《金文武功文献考》等著作,这些成果的获得,莫不得益于史语所时的积累。
 
        在五十年代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游寿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受学背景、尤其是与史语所的粘连,成了洗不清的罪证。即使李庄那段委曲的经历,也没人会理解和同情,反而认为她在隐瞒历史,以曲求伸。唯一的选择是告别过去,切割历史。而这一切割,不仅仅切断了他与史语所的关系,也让很多人在下意识里忽略了她的价值存在。
 

 
        很多年后的一个冬夜,年逾古稀的游寿从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政管室”回到家中,一天的疲惫使这位老人感到周身发冷。游寿病了,她发着高烧。
 
        门突然被推开,游寿昔日的同窗知己沈祖芬走了进来,她来探望已经心力憔悴的好姊妹。游寿向前倾着身子,伸手去拉祖芬的手,祖芬忽闪而不见。游寿急忙起身下床,在雪夜中追赶着祖芬恍惚的身影,但不论她多么快步,始终无法追上祖芬。回到屋来,只见桌上放着祖芬的一首诗。
 

 

 
        游寿感到疲倦至极,她的身体开始融化在月光下的雪中。一股忧伤的清冷,使游寿醒来。原来是一场梦。朦胧中,游寿深深一叹,提笔写道:“又见冰花满窗棂,数尽飞鸿入北溟。唯有故人深入梦,留诗案上意叮咛。”
 
        时过数年,沈祖芬因车祸去世,四十多年未见面的老友,他们没有重聚。
 
        1994年游寿静静地追随祖芬而去,享年88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