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中的风雅

2020-07-17 17:05:34 来源: 点击:

 
 
        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竟是一种舶来品,由日本、朝鲜入贡中国。千百年来,折扇除了实用功能之外,文人雅士以扇寄情,题诗作画,成为中国高雅生活的象征,氲氤出中国独有的诗画美境。
 
一扇千年

        我国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生风祛暑,而是帝王们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将治国的主张写在扇子上,用来昭示清明。在中国,“折扇”出现的时间较晚。相传折扇起源于日本,北宋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因此也有倭扇之称。作为时髦的舶来品,“折扇”开始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传,其价格昂贵,非一般人家所能置办,其后它的主要来源为日本和高丽。
 
战国时期矩纹漆竹编扇
 

西汉时期竹编扇
 

        扇箱扇盒折扇,完善的配套说明折扇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位置。

        到明代永乐年间,折扇由朝鲜国入贡,明成祖很是喜爱其收放自如,便令内府仿制。自内廷传出,遂传遍天下。折扇的流行,使得风雅名士们雅兴大发,他们在扇面上题字绘画,由此逐渐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到了清代,此风炽盛,“制一扇,所费数金,而人必数扇,且辗转乞求名手书画,以相夸耀。”
 

        折扇一直是戏剧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古画中的扇由侍者把执,或自己轻扶掌中,更是满足达官贵妇们对社会地位的追崇,选自五代《韩熙载夜晏图》。
 
折扇中的风貌

        要制成一把价值数金的折扇,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要匠师花费大量心血,倾注全部的精力去做。因此,折扇的背后是经济实力与文化水准。
 

 
 
        多样的选择,精美的手工使折扇的艺术性大大提高,成为文人雅士追捧之物。
扇骨
 
        一把没有打开的折扇放在面前,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扇骨的材质和外观造型。材质美,造型巧,自然就会博得人们的喜爱。
 
扇刻
 
        刻扇骨,可用专门的夹具先固定扇子然后雕刻,也可不用夹具,直接由左手握住扇骨进行雕刻。刀法有单刀法、双刀法、斜刀法、挑刀法、铲刀法、刮刀法。刻法分阴刻、阳刻、留青刻、浅浮雕等。
 
扇面
 
         扇面是折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折扇同步发展。扇面起初为素面、金面,然后又有用染色的色纸扇面。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所作书画扇,传世的大都是泥金扇面,这说明扇面的基本品种在明代已经形成。
 

 
 
          一把折扇的制作需要多道工序,选择合适的材料(图1);火烤烘干竹中水分(图2);对齐去除扇骨多出的部分(图3);用叶打磨扇小骨(图4);打蜡(图5);磨边(图6);晾晒扇纸(图7);对齐去除多扇面出的部分(图8);做金面(图9);做洒金金面(图10)。
折扇衍生的元素
  
          如今,折扇与其他传统文化样式一道,带着厚重的历史烟尘也带着浓郁的艺术沉淀,融入这个丰富多元的艺术时代。在古典建筑、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等领域中,都可以看见折扇的影子,以及折扇原理的应用。
一柄雅扇,两种画面。一面书画,一面空白,留给后人继续填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