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辞世,与谢稚柳丹青伉俪,98岁仍写字作画!

2020-06-28 14:35:28 来源: 点击:


6月26日
中国著名书画家陈佩秋
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
随后陈佩秋之子谢定伟发布讣告
社会各界纷纷致发唁电
沉痛悼念

谢定伟发布讣告
 
陈佩秋(1923—2020)
 
        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书协艺术顾问,西泠印社理事,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市美协艺术顾问,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陈佩秋祖籍河南南阳
出生于昆明
从小就有着艺术天赋
陈佩秋的数理化成绩很突出
1942年考入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理工科
有一次,她去参观画展
著名画家黄君璧对她说:
“你既然喜欢画画,
何不去考国立艺专呢?”
一句话让陈佩秋豁然开朗
 
陈佩秋在练字
 
1944年,喜欢画画的陈佩秋
毅然决定离开西南联大
转而考入国立艺专
(今中国美术学院)
 

国立艺专1944年度第一学期五年制新生名册
 
她师从潘天寿、黄君璧
郑午昌、黄宾虹等先生
陈佩秋早年以山水画为起点
集众家所长
‍开创了陈氏青绿山水之新风
 
高天春水 陈佩秋画作
 
在艺专学画的时候
除了吃饭睡觉
陈佩秋每天不停地
临摹、写生、画素描
 
陈佩秋和同学们在一起画画
 
多年的坚持不懈
为她的笔墨人生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花树春风又一年 陈佩秋画作
 
1950年,陈佩秋从艺专毕业
与丈夫谢稚柳一起定居上海
夫妻二人双双进入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
此后
两人在书画界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门两杰,堪称赵管风流
 
陈佩秋、谢稚柳夫妇
 
陈佩秋性格果毅、快人快语
她曾说
自己不仅画得比谢稚柳好
而且在字画鉴定方面也比谢稚柳强
 
陈佩秋在看老照片
 
在陈佩秋生辰时
谢稚柳赠给她一把亲手所绘的扇子
作为“生日礼物”
这把扇子的正面所绘的喜鹊与梅花
在中国传统寓意上为“喜上眉梢”
扇面上写有“为四妹寿”的字样
“四妹”正是陈佩秋
 
谢稚柳送给陈佩秋的扇子
 
陈佩秋的画作名满天下
也许由于画名太盛之故
人们往往会忽略陈佩秋
同样卓越的书法艺术
2014年的第22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参会的APEC领导人收到的请柬
正面写的“请柬”二字
就出自陈佩秋之手
 
APEC“请柬”样本
 
陈佩秋为上海地铁站题名
 
陈佩秋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题写的院名
 
陈佩秋早年书法习汉隶
楷书专精倪瓒
中年草书习怀素
晚年随着画风的转变
行草更显刚健豪迈
 
陈佩秋书作
 
晚年的陈佩秋
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她多次捐赠其书画作品
为贫困人群募集善款
 
陈佩秋生前在书桌前写字
 
疫情期间
98岁高龄的陈佩秋主动拿起毛笔
多次书写“抗疫”主题内容
支持社会各界的“抗疫”行动
并捐赠作品用于慈善义拍

和画名同样灿烂
——陈佩秋先生的书法  
 
撰文/徐宏斌
 
陈佩秋先生创作中
 
        陈佩秋先生的画名早已为世人公认,并将载入中国近代绘画史册。因为画名太盛,人们往往忽略陈佩秋先生书法上的造诣。
 
        几年前一次书法展上,时为上海书协副主席的丁申阳老师曾在现场这样介绍陈佩秋先生的书作:”陈老90多岁了,大家看看她现在的草书,不管是字法、草法,还是墨法、章法,都依然保持得很好,说明陈老过去在书法上是下过大功夫的。”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陈翔也曾在讲座中谈到陈佩秋先生的书法。他是从陈佩秋先生的绘画中言及其书法的:“为什么说陈佩秋先生厉害?看看先生作品中的线条,非常有力,也就是我们说的骨法用笔,很了得的。而且陈先生连工笔画的线条都非常有力,这个就更了不得了。为什么这么厉害?我想这个和陈先生在书法上也花了功夫是分不开的。”
 
陈佩秋先生的草书
 
        近些年和先生多次聊起书法,梳理过往的谈话,可一窥先生的书法学习历程。而对后学来说,更有意义的是从其书法思想中汲取营养。
 
        先生最先从褚遂良、蔡襄入手。先楷书,后行书,尤好“宋四家”之一的蔡襄,因此总体风格端庄秀丽。先生临摹楷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曾不知一次讲过一件往事,媒体上也曾报道过。因为她天天花苦功夫练习书法,有一次谢老(谢稚柳先生)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她说:“你天天写字,画也不画了,想做书家呀?”先生马上“反驳”道:“你们的字写得那么好了,难道还不让我写好?我如果不练,能写好吗?”
 
        此后,因题画之需要,加上倪云林小楷的喜爱,先生攻起倪氏小楷。因有扎实的大楷基础,加之兼有行书的研习,先生的小楷很快有了鲜活的面貌。早些年先生的画作,尤以继承宋元花鸟为多,大家常可见画中端秀小楷的题跋。字与画浑然一体,清雅秀美。
 
        陈佩秋先生一手精美小楷本足以媲美其画名,但她仍不满足。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先生始攻草书。谢稚柳先生草书取法张旭,先生则从智永草书入手,著名的千字文帖烂熟于心。后又参法怀素,及宋元诸家。据先生介绍,她在草书的学习上前后花了近10年时间。再融入多年锤炼的楷、行书的底子,遂入佳境。先生最为今人欣赏和推崇的,便是其草书。先生的草书章法疏朗规整,字与字主要体现在气韵的贯通。用笔刚柔相济,藏骨抱筋。线条千变万化,节奏感极强。欣赏陈老的草书,尤给人“人书俱老”的感觉。
 
陈佩秋先生早期画作上的小楷
 
        先生还透露,她的书法学习,曾得到过海上大书法家潘伯鹰先生的指导。潘老是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的好友,对陈老来说其实亦师亦友。事实上不仅是潘伯鹰等书家,谢老对于书法的深入研究和草书成就,对于陈先生的书法实践和求索之路,亦不可能毫无关系。 
 
        先生的画名成就,主要体现在她在绘画上的不断追求和突破,并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探索创造出陈式青绿画法。先生的书法追求及风格和绘画相得益彰,皆能入古出新,且同步前行。从艺术追求的时间点来说,先生在绘画上开创青绿新风之时,亦是其草书渐得大成,达到“通会”之际。
 
        陈老的书法追求之路,值得我们“后浪”学习。首先是坚守传统,在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上下苦功。另外就是永不满足,化古出新,不断探索和突破。而这两点,始终贯穿在陈老一生的艺术追求之路上。
 
陈佩秋书作选刊

 


















 
如今
陈佩秋先生告别人世
愿一路走好!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