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书法其实就是你生命状态的“心电图”

2020-06-16 16:46:29 来源: 点击:


 
        石开,福建福州人。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1998年迁居北京,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现为职业篆刻书法家。
 
理论书法
 
石开
 
 
        几十年读书法理论,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但多数不上心,原因是写字大部分是技巧性的,属手艺;理论是主导心灵的,而心灵如果不先被文化滋养得胖大海似的,那枯燥的理论根本就润蚀不进去。反之,如果心灵已如灵犀一般通透,水晶玲珑样的,不进理论也罢。
 
        这样说,绝不是自己的心已似水果罐头样的水灵,只是理论虽能穿透心灵,却未必左右手感。书法既与文化是一回事,又不与文化完全一回事。
 
        直到年过半百,我才确切地明白:书法是纯粹个人化的艺术,它所欲表现的只是书写者的精神面貌,说大了或是生命状态而已,任何扩大其意义的想法和试验,不是将之异化,就是不得要领罢了。
 
        如果你较好地掌握了书写的技巧,如果你的手感还行,你的正常书写其实就是你生命状态的“心电图”,所有有关你个人的气质、性格、修养、情绪等,基本都一览无遗。说得玄一点,其中也不无你人生命运以及寿相的信息。所谓“书如其人”的说法虽然老套,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假如仅此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书法与艺术是有些距离的。
 
 
        所谓艺术,是将美感与个性附加于正常书写,使这种书写既是个人精神面貌和生命状态的表达,又同时是技巧、意识、才华和想象的展示。如果这两者结合得恰当而完美,那你的艺术表现就如鱼得水、成熟有望、发达有望了。如果你艺术表现的手段方式不与你自身的生命状态相和谐,那么可以预见的必然是停滞和局迫。
 
        艺术手段及方式的选择异常重要,但这种简单的裁衣要量体的道理,却往往不被人重视。
 
        因为书写技巧主要来之于传承,所以在书法界对传统就异常的迷恋。在学习阶段继承传统是必须的。传统作为概念来认识则比较简单,而具体到传统的某个派别某种技法,立刻就复杂起来,甚至相互冰炭不容也不奇怪。所以,真正的继承传统实际也只能触摸其冰山一角。
 
 
        我觉得对待传统的态度,可以尊重,可以崇拜,如果说继承,最好只在学习阶段继承。当进入创作阶段,传统是作为参照系存在的,与其虔诚地继承,不如深刻地理解。如果你有幸进入创作的高级阶段,传统又是供作标尺让你超越和打破的。真正的艺术家只尊重传统、理解传统,如果依赖传统、捍卫传统,肯定没有出息。
 
        书法的许多理念,实则与汉民族普适的辩证思想相关。举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为例:书法的整体传承以共性为法度,以中庸的法则鼓励个性的张扬,又纠偏个性的畸变。以传统为概念树共性之权威,而又肯定个性的无上价值。
 
        因此,所产生的优秀创作,永远是个性的天才与老成博大之间的整合。又因为共性代表常态,个性代表非常态,这样的整合就意味着智慧与灵光的共存,恒久与冲动的互补,从而使这门艺术生生不息。而这,正是书法与其它平面艺术非常不同之处。
 
        书法的元素构件,就是结体与点画。结体又有大结体与小结体。大结体为字距与行距的章法,小结体为字形结构。结体之间的变化和差异,是构成作品风格不同的最主要因素。
 
 
        三千年汉字形体的演化与历代书法家的书体变化,看似已穷尽,但实际仍无止境。在张扬个性的时代,对结体的变形是理所当然的,而变形的幅度大小将取决于书写者对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认知。当然,变形的强度无形中还受时代审美的制约。
 
        此外,点画还担负着防伪的功能。因为书写者长年功力之所聚,提纯着点画的质量和难度,很难为他人所模仿。如果造诣精深,则更难被模仿。这正是构成书法艺术魅力和价值的主要支柱。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