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 | “台阁体”第一人

2020-04-30 10:40:18 来源:网络 点击:

        对书法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知道得越少,对书法名家挖掘得越深,就越是感叹中国古代牛人的厉害程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在书法的江湖中,不是只有二王,也不是只有颜柳赵文,也不是只有宋四家,甚至还不只是有晋唐和宋,即便是在明清,也有很多高手。
 
        同样的道理,对于一门艺术而言,书法一方面是中国古代的优秀人才走向高层的必备之技能,所以但凡有文化进入体制内的人,都必须要能写字,先不说写得怎样,这样每日都写字的基本功训练,就是现在人所永远也不能具备的。
 
 
        其次是,由于有强大的文化土壤,所以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好文好字者均可以来几笔,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可以诞生伟大的书法家。
 
        当然,绝大多数大书法家本身就是官员,这也说明,这一群体就是精英群体,起码在古代是这样。
 
        而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这个人,他也是来自官场,他是明朝人,供职翰林,谋得这一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写得一手好字。他就是沈度。
 
 
        沈度不简单,特别是在书法上,可谓是什么都能写,无论篆、隶、真、行书,样样精通,加上老沈家这方面实在厉害,他弟弟沈粲书法也不遑多让,所以两兄弟就被人合称为二沈。
 
        由于供职朝廷,拿人俸禄,就要替人写字,所以当时朝廷很多金版玉册、重要制诰都出自他的手笔,又因为当时八股科举,读书人纷纷效仿,成为流行一时的“台阁体”。
 
        这个书体,严格意义上说,确实扼杀了书法的创造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书法体因为严谨且崇尚法度谨严,所以看起来往往丝丝入扣,清秀耐看。
 
        明永乐时,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因此后人将沈度作为馆阁体祖师。
 
 
        馆阁体作为官方使用的一种书体,强调共性,强调规范,本是无可厚非的,以批评馆阁体缺乏个性为由而借机兜售今人丑怪的书风,显然暴露了不健康的心理;而从欣赏美的角度出发,缺乏个性的东西也是不完美的。
 
 
        沈度的书法造诣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
 
        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广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
 
 
        沈度作品书写上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
 
        结构以方正为主,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颇具晋唐古法,又有子昂笔意。可惜了这样一代书法家却要被“馆阁体”三字所累。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