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代书法巡礼[1] 《岣嵝碑》、《会稽刻石》
2020-04-26 16:40:59 来源: 点击:
春秋战国的鸟虫书之盛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审美倾向,这不仅体现在铜器铭文,也影响到石刻铭文。绍兴《岣嵝碑》现立于大禹陵景区禹庙内,碑高2.85米,宽1.38米,以亭覆之。此碑系嘉靖二十年(1541年)绍兴知府张明道据宋嘉定何致岳麓书院摹本刻之。
《岣嵝碑》字体诡奇,既有鸟虫文字,更多的是让人深奥难识的“奇字”,由此引起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此碑宋代《金石录》、《集古录》等书目均无著录。至明代杨慎、郎瑛、沈溢等人才有释文传录,说它是大禹的刻铭。
此碑原在湖南衡山县云密峰山洞内,岣嵝山为衡山主峰,故称岣嵝碑,共77字。原石已佚。曹锦炎《岣嵝碑研究》一文中,提出它是越王州句为王太子时刻于衡山碧云峰,刻石时间为公元前456年,刻石内容为祭祀南岳衡山。《岣嵝碑》因字奇古不可识,虽有释文,但还是有不少学者对释文存疑。其书体仍属鸟虫篆一类,从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评价来看,因产生于战国,还是弥足珍贵的。
在绍兴古建筑禹陵之侧的石亭中,有一通石碑称“岣嵝碑”, 碑身挺拔,浑厚朴拙。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原迹曾消失千年,2007年7月重新被发现。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亦被称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刘禹锡诗作。
韩愈诗云:
岣嵝山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朴奇。
蝌蚪拳身薤叶披,鸾飘凤泊拿蛟螭。
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
我来咨嗟涕涟湎,千搜万索何处有?
刘禹锡诗云:
常闻祝融峰,上有神禹碑。
古石琅玩姿,秘文璃虎形。
虽两人均未见实物,但唐代即有岣嵝碑的传说是无疑的。直到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贤良)游南岳,在当地樵夫的指引下,才在衡山找到此碑真迹。明代长沙太守潘镒于岳麓山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岣嵝碑名闻于世。
绍兴的这通岣嵝碑,是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由绍兴知府张明道根据岳麓书院拓本摹勒于大禹陵庙中;亭为清咸丰年间所建;由明代大学者杨慎的释文。
岣嵝碑(根据史料记载)是中国较古老的名刻,碑上奇特的古篆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苍古难辨。历代不乏研究译读者,虽译文版本有别,但多认为碑文记载大禹治水之事。
大禹陵岣嵝碑中每个碑文其下都有杨慎考译的释文注解
“承帝日,咨,翼辅佐
乡洲诸,与登,鸟兽之门。
参身洪流而明发。
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
智营形折,心罔弗辰。
往求平定,华岳泰衡。
宗疏事,裒劳余,
伸堙郁,塞昏徙南渎,愆亨。
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全篇文意,大致分为三层:
第一层,自“承帝曰咨”至“而明发尔兴”,凡六句,说明帝舜命禹治水。《史记·夏本纪》:“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可证之;
第二层,自“久旅忘家”至“华岳泰衡”,凡六句,记述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艰辛和忧劳;
第三层,自“宗疏事衰”至“窜舞永奔”,凡七句,描写大禹治水成功之后,重新祭祀祖先神灵,山川沟洫流徙畅通,百姓丰衣足食,邦国祥和安宁,人民欢跳、舞蹈、歌唱、奔跑。
原碑立于绍兴秦望山(一说鹅鼻山,何山),宋代时佚,此碑是按元代拓本重刻,碑高2.20米,宽1.05米,共12行,每行24字,小篆,李斯所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北宋初欧阳修、北宋末赵明诚分辑《集古录》、《金石录》,均未见录《会稽刻石》,刻石可能于北宋早期即遭毁佚。元至正元年(1341年),绍兴路推官申屠駉,据家藏旧拓本重新摹刻,并题记于后,与按徐铉摹本所刻的《峄山刻石》互为表里,置于会稽黉舍。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 ,碑文被人磨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四月,绍兴知府李亨特再据申屠氏本复刻于原石,并以自跋代原跋。嘉庆元年(1796年) 、二年(1797年) ,又分别勒记阮元、陈焯题名。1987年,刻石移置会稽山大禹陵内之碑廊。
《会稽刻石》内容记录了当时越地的环境与民风,为小篆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秦始皇东巡六大刻石之一,风格似《峄山碑》,笔致工整,圆整规范,结体规格化,是掌握小篆书法的重要资料。
原文
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徳惠攸长。
卅有七年,寴䡅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