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画家倪瓒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居家隔离好榜样

2020-02-14 12:45:52 来源: 点击:
        倪瓒是元末明初著名画家,与王蒙、吴镇、黄公望并称“元四家”。倪瓒的祖父是个大地主,父亲早丧,同父异母的哥哥又是当时道教领袖,因此从小衣食无忧,娇生惯养。
 

倪瓒小像
 
        在别人家小孩尿尿和泥的时候,倪瓒就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和米芾一样,他也喜欢洗东西。他的文房器具,每天都要由书童清洗擦拭好几遍;院子里的梧桐好好长着,倪瓒却觉得不干净,总是喊仆人一遍遍去洗。这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绘画题材。
 

仇英 倪瓒洗桐图
 
        在很多人看来,洗树就已经很不正常了,可这还不是倪瓒的经典案例。
 
        他的经典案例,是洗人。
 
        据说有一次,倪瓒在外面体验生活,喜欢上一位歌姬,便带回家来,准备风流一番。一般人风流都会很冲动,但倪瓒的风流很理性。
 
        想上我的床,先过洗澡关。这歌姬就去洗了一遍,来到床前,接受倪瓒的卫生检查。倪瓒摸了摸,看了看,闻了闻,摇摇头:“姐姐受累,再来一遍。”
 
        那时候没有热水器,烧水洗澡很麻烦。这姐姐洗了一遍又一遍,卫生始终不过关。很快就天亮了,倪瓒还想继续,但歌姬说:“三叔(倪瓒兄弟排行第三),我不是不想陪你,可是第一,我得回店里上钟;第二,你看,都洗秃噜皮了……”
 
        倪瓒人生中仅有的一次风流,未遂。
 
        后来这名声传出去,倪瓒再也没有风流的机会了。因为美女们纷纷表示:“通宵搓澡老娘受不了啊!”
 

倪瓒书法
 
        其实倪瓒对人类卫生事业最大的贡献,不是洗这洗那,而是对病毒传播的警惕性。
 
        首先,倪瓒特别注意与传染源的隔离。
 
        举个例子,倪瓒有位好朋友来访,因为没有多余客房,就住在了自己的书房。他怕朋友不讲卫生,一晚上起来好几次过来查看。好不容易放心了,刚躺下,就听见朋友在隔壁大声咳嗽,最后还吐了一声。
 
        这下子,闹得倪瓒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把朋友送走,他就喊上两个书童来屋里检查,看那口痰吐在了哪儿。找了半天没见痕迹,书童知道倪瓒不肯罢休,就从地上捡了片落叶说:在这上面。倪瓒一看,立刻捂住嘴皱起眉,打发书童把这叶子扔到三里之外……
 
        还有一次,倪瓒母亲生病,请一位当地名医前来医治。开完方子,名医要求进书房参观,倪瓒碍于面子同意了。结果这位大夫一待半晌、随地吐痰,据说从此之后,倪瓒再也没进过这间书房。
 
倪瓒 江渚风林图
 
        第二,倪瓒特别注意防止飞沫传播。
 
        中年以后,倪瓒变得很穷。由于交不起官租,曾一度入狱服刑。在监狱里,倪瓒对狱卒提出了要求:送饭的时候,手要高高举起饭碗,不得低于眼眉。
 
        狱卒不解,问他为啥要这样,倪瓒说:怕你的唾沫飞到我碗里。狱卒大怒,当场就把倪瓒拴在马桶旁边:“让你嫌老子吐唾沫,老子让你闻尿香!”
 
        拒绝随地吐痰,阻止飞沫传播,这都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惜,在那个普遍不讲卫生的年代,倪瓒的良好卫生习惯反倒成了另类和怪癖。
        

倪瓒 容膝齋圖
 
        倪瓒的独特卫生习惯,最终让他干净到了没朋友。
 
        他看不惯那些过去的老朋友,老朋友们也渐渐离他而去,他成了孤家寡人。
 
        慢慢地,他成了尘世中的隐者,成了闹市中自我隔离的怪人。在一首散曲中,倪瓒写道:“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而他也把这种孤僻、洁净和寂寥带进了画里,在他的山水画中,没有一个人物,没有一只飞鸟,除了草木竹石,别无生物。
 
        所以倪瓒最有资格说这样一句话:“哥画的不是山水,是寂寞。”
 

倪瓒 疏林图
 
        远离尘嚣、隔绝人脉、避开病毒,这样好不好?
 
        从科学的角度看,自然是好的。
 
        然而凡事都有辩证法,太过洁净的躯体,也许产生抗体的能力也会弱一些。
 
        所以到后来,73岁那年,一生追求干净的倪瓒,居然得了细菌性痢疾,最终不治而死,据说死的时候,臭不可闻。也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因为拒绝朱元璋的征召,被朱元璋派人扔到粪坑中淹死的。
 
        无论哪种结局,对于重度洁癖的倪瓒来说,都像是宿命。不过,在卫生条件不太好的时代,倪瓒这种主动隔离,保持居所卫生,杜绝飞沫传播,对个人卫生严格要求,在当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卫生习惯。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