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古人发明了“卧游”

2020-02-09 20:28:04 来源:网络 点击:
        编者按:想想看,你有多少天没有出门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漫长的假期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待在家里。
 
        虽然网络和科技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时间久了,我们也忍不住想念外面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不妨借鉴古人的智慧和心境,一起通过《中国绘画的深意》这本书,来一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入卧游”的艺术之旅。
 

 
        书中提到,古人在不能出门的日子,发明了“卧游”。看着山水画,卧倒冥想着进行游玩,感觉自己在山水间游走。又是怎样一番心境?而“卧游”一词,也是揭开山水对于文人来说有何重要意义的关键。

        一起来吧,这趟旅行不用戴口罩、零风险无污染。
 
沈周《卧游图》之《秋景山水》
 
        *以下内容节选自《中国绘画的深意》,在不影响阅读效果下有所删减。

01.潇湘山水:卧游经典路线

        在职业画家为这些场合而创作的画中,《潇湘卧游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名叫云谷禅师的僧人云游至潇湘之地,让画家画下了那里的风景,并以此为主题召集了一些居士(在家修行之人),办了一次类似文人雅集那样的聚会。
 
《潇湘卧游图》局部
 
        记录当时场面的跋文,现在还留在那幅画上。用山水画作主题,开展和文人、士大夫一样的文雅聚会,这在江南一带吴兴禅团体里也很流行,一些无名的读书人会聚在一起举办这样的活动。

        而且潇湘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大家常常带着憧憬谈论那里。这说明,文人、士大夫间的交流方式和价值观,超越了这一阶层,在南宋初期普及开来。

        跋文中的“卧游”一词同时也是这幅画作的题目,这个词其实是揭开山水对于文人来说有何重要意义的关键。
 
宗炳《画山水序》局部
 
        该词最早可追溯到六朝时代。宗炳是南朝宋画家,他喜好山水,隐居在衡山,晚年因病回到故乡。衰老和疾病双双压在了他身上,他无法游历名山好水,于是叹息道:“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为了足不出户便能欣赏美,宗炳把过去走访过的地方画出来挂在墙上,然后坐卧在床上观看。顺便说一句,炳隐居的衡山位于湖南省,就在洞庭湖附近。

        宗炳的“卧游”后来成了文人山水画的基本理念。

        对于他们来说,山水画是一种真实风景的美好替代。而且也没必要非得文人自己画才行,即使是职业画家画的,他们鉴赏时的精神也和宗炳的卧游相似。
 

        因为《潇湘卧游图》的这种作用,各个地方的读书人都争相令画师模,并将其作为雅集的主题来鉴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题材也是潇湘。

        后来,北宋末年的文人画家米芾和其子米友仁虽然创立了“米家山水”,并沿袭至后世,而现存的米友仁作品中也有题为潇湘的画作,如《潇湘图》《潇湘奇观图》,这绝非偶然。潇湘这一绘画主题显然在宋代初期的文人山水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文徵明《溪桥策杖图》

02. 卧游也需“airbnb”:画个房子

        到了元代,这种山水画也并没有消失得了无踪迹。不过,元代文人所画的山水又呈现了一种新的发展。他们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强烈的隐居思想,描绘的不是卧游,而是更直接地描绘书斋等实际隐居的场所。
        
        大概是因为那时在蒙古族的统治下,江南汉族传统知识分子(儒者) 处于逆境之中,才萌发了这种强烈的思想吧。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被后世称为“元末四大家”,并被奉为文人山水之经典。

        对于以他们为首的诸多画家来说,无论喜欢与否,隐居都成了“常态”,而不仅仅是“理想”了,尽管或许这并不是他们内心期盼的状态。
 
李思训《江帆楼阁》(局部)
 
        对于宋代文人士大夫来说,隐居是他们平日渴望却不可得之事,山水画是影射隐逸思想的媒介。而到了元代,家作为隐者对自身的处境表示肯定,像画自己的存在证明一般画下的,就是山水画。
 
戴进《春山积翠图》
 
        作为文人山水的主题,同时也是职业画家的主题,“渔隐”“渔父”成了元代最受欢迎、被描画最多的山水主题。
 
戴进《风雨归舟图》
 
03.从卧游到“画自己”

        描绘文人隐居生活的山水画也主要是由文人、职业画家完成的。比如说山水画家盛懋,他是南宋宫廷画师的末裔,继承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常以游山玩水的文人为主题,人物表现十分精巧。例如在《秋舸清啸图》中,他描绘了在小船上吟诗的文人。
 
《秋舸清啸图》局部
 
        和其他宫廷画师一样他从外部客观地捕捉了文人的理想、隐居的姿态,并以传达这种形象为着重点。与南宋画相比,这时的画中人物更大,更接近观众,表现更为具体,也更富说明性。

        将绘画重心聚焦在人物形象上,这可以说明元代文人开始在山水画里画自己(或是自己的分身)。

        虽然南宋宫廷画师的山水画里有游山玩水的文人,但米友仁的作品里却不见文人的身影。在赵孟頫取材于六朝画作的隐居图《谢幼兴丘壑图》中,重点描绘的丘壑里没有画书斋,但用一种与写实相差甚远的手法,淡淡地画下了谢幼兴的身影。

        这个身影是这幅作品的主题,却不像职业画家画高士那样描绘得十分细致,而是以一种单纯的造型融于古拙的山水,与山水合为一体。
 
蓝瑛《桃花渔隐图》
 
        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元代的文人画家在当时确实都过着隐居生活。在绘画主题上也是冠以实际地名的隐居图、山居图占据了压倒性的数量。钱选的《浮玉山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局部)
 
        在宋代山水是卧游对象的山水,到元代成了现实隐居的场所。而描绘最多的就是钓鱼人了。这些钓鱼人不再是北宋北方山水画派或继承了其传统的元代李郭派作品里那种劳作的渔夫,他们代表的是隐者或是画家的分身。

        吴镇尤其喜欢画钓鱼人。乘着小船拿着鱼竿的人物虽然线条很简单,却带着几分快乐的感觉,这是吴镇自己的化身。

        从他写的题诗,我们也能发现这种隐者表现是建立在《楚辞》《庄子》等传统渔夫形象之上的。而《渔父图卷》则画出了形形色色、享受垂钓乐趣的人,这种简洁轻巧的效果是职业画家富有技巧的人物表现所达不到的,有一种文人画特有的味道,很有魅力。

        渔父在文人山水画中已不是隐居的暗喻,他展现出了隐者的姿态,成了隐居本身,并渐渐成型。文人或他们的资助人开始自号某某渔翁,那时也很流行给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鱼庄”。
 
戴进《风雨归舟图》

        吴镇画过许多渔父图。比如说他在《洞庭渔隐图》上自题: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人并书。”

        从“兰棹”等词中可以看出画家借鉴了《楚辞》。

        对于当时肩负着江南文化发展重任的人来说,渔夫或钓鱼人寄托了他们自身的思绪,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形象是多么受人喜爱,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