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代文鼎到贴年画、写春联,国博呈现四千年新春文化

2020-01-17 13:51:41 来源:澎湃 点击:

        新春佳节临近,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昨天启幕。展览集中展示37件套国家博物馆藏祥瑞题材文物,包括周代“者生”文鼎、青玉夔龙纹璧、汉代鎏金“中国大宁”神兽纹镜,其中许多文物系首次展出。展期持续至2月29日。

展览现场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春节历史悠久,传说兴起于虞舜时期年头岁尾的“腊祭”或祭神祭祖活动;汉武帝时正式确定把正月初一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唐宋时过年开始转向娱乐世俗化的“中华第一节”。

展览现场 鼠主题的绘画作品
 
        春节期间,举行丰富多彩的庆贺新春活动也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比如写春联、贴年画,除旧布新、迎禧接福……在欢度21世纪20年代第一个春节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以文化精品祈福国泰民安、万家团圆、幸福祥和。

四合院似得展厅,一步一景,年味浓浓
 
        本次展览在展陈布置上也颇丰心思,为了凸显年味,将展厅布置成北方传统四合院的形式,一步一景,年味浓浓。本次展览分为“中国大宁”、“赏心乐事”、“同庆丰年”三个单元,集中展示37件套国家博物馆藏祥瑞题材文物,包括周代“者生”文鼎、青玉夔龙纹璧、汉代鎏金“中国大宁”神兽纹镜、明代青花三羊开泰仰钟式杯、清代乾隆御笔先春如意图轴、嘉庆御题诗福寿纹玉如意和粉彩番莲开光“福寿”文葫芦式挂屏以及与鼠年相关的文物青花松鼠葡萄纹多棱罐、仿钱选花卉图卷等馆藏精品,其中许多文物系首次展出。此外还将展出现代书画家书写的绘画、春联等。
 
中国大宁
 
        “祥瑞”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吉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祥瑞依旧包含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体现出人类对吉祥的渴望。

周代“者生”文鼎
 
        鼎是食器,也是重要的礼器。传说大禹铸九鼎代表九州,青铜鼎也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这件鼎内铸有铭“囗者生囗(伐)囗用吉金乍(作)寳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寳用享。”因而暂命名为“者生”文鼎。该鼎器形完整,制作精美,时代较早又铸有铭文,使这件“者生”文鼎更为珍贵。

汉 鎏金“中国大宁”神兽纹镜
 
        该镜195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镜外缘上一周有篆书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刚(纲)。”镜铭表达了希望国家统一和安定繁荣的愿望。
 
“赏心乐事”
 
        除了追求祥瑞祈求国泰民安,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对吉祥更为直白的表达方式,福禄寿、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等元素也渗入日常用具、观赏物品中,体现民众在生活中对吉祥、幸福生活的追求。

展览现场
 
明 青花松鼠葡萄纹多棱罐
 
        该罐腹部绘葡萄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中还有小松鼠点缀其间,生肖中的鼠对应地支中的子,喻“子”之意,葡萄有“多”的含义,葡萄松鼠纹则寓意多子、丰收、富贵。

明 青花三羊开泰纹仰钟式杯
 
        三羊开泰图为传统吉祥装饰纹样,取其否极泰来,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意,多用作岁首称颂之辞。此杯是仰钟式杯,造型规整,青花鲜丽,蓝中泛紫,绘制细腻,纹饰祥瑞,为嘉靖青花瓷中的珍品。外底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

清 剔红如意
 
        “剔红”是一种雕漆工艺,是在器面上反复涂数十层甚至上百层红漆,等漆干后,再在厚厚的漆上雕刻出浮雕的纹样,其中用红色漆的称作“剔红”。这件剔红如意头上有提梁的花篮,花篮里满盛鲜桃、石榴和佛手。长柄中间瓦子上是湖石桃树和一对蝙蝠,柄端是蝙蝠衔磬磬下一对鲶鱼组成的谐音吉语“福庆年年”,整体寓意多福、多寿、多子。

清 粉彩番莲开光“福寿”文葫芦式挂屏
 
        挂屏是清代才出现的屏风种类,多用作室内装饰。葫芦式挂屏就是异形挂屏中较常见的样式。葫芦谐音“福禄”,与挂屏上所写“福寿”组成福禄寿,是常见的吉祥题材。

清 白玉“赏心乐事”文带扣
 
        玉带扣俗称“勾搭子”,是一种束腰带的玉制用具。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就出土有玉带钩,玉带钩流行于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明、清时期。

清 粉彩“杏花双燕”紫檀小插屏
 
        插屏是明清时期屏风的一种,大小差异较大,小插屏主要陈设在桌案上作观赏用。屏上的杏花与飞燕组合体现春季盎然景象。因杏花开与科举殿试同时,杏花又称及第花,“燕”与“宴”同音,杏林双燕也有及第登科之意。
 
同庆丰年
 
        国家繁荣安定,人民富裕幸福。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和万事兴。古往今来,每逢春节临近,文人雅士们总会铺毫展纸来描绘心中对新春来临的向往和寄寓。或绘雪、或勾梅,写春联、贴福字、张年画,诚如习近平所言“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享受的是天伦之乐、生活之美。
 
展览现场展示的春联
 
清 乾隆御笔先春如意图轴
 
        此画为乾隆御笔,作于乾隆十九年(1754)。图中以“梅”寓意先春报喜,以“瓶”寓意平安,以“荷”寓意祥和,以“柿”和“如意”寓意事事如意。乾隆,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擅画山水、花卉、梅兰竹石。

清 新年多吉庆年画
 
        此幅新年多吉庆年画取材于生活,富有强烈感染力,是典型的杨柳青年画。画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年三十合家团圆的喜庆场面。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