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 | 洪厚甜——怎样解决学碑的难点
2019-12-10 09:10:09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写碑呢?我们以前说的解决六个问题,怎么起、怎么行、怎么收、在哪起、在哪行、在哪收,实际上在书写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也就是说所有的怎么起同时又是在哪儿起,所有的怎么行同时又是在哪儿行,所有的怎么收同时又是在哪儿收。只不过我们做学术思考的时候把它分开来思考,如果把我们这六个问题再加上局部的、分析的、重复的,这样交织在一块儿,你得到的是什么?书法学习、书法训练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从书法的思维形态和学习手段,我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设计的这块东西就是书法独有的思维形态和手段。所以说请大家务必用这个尺子随时检验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这样强调?你们大量的人还没有按照这样做,你们还是成篇成篇的在写,你们还是整行整行的在做。局部和整体是以局部为主,小范围整体的练习为辅,主次不能颠倒。大家始终要记住,写碑的,不管你是写《郑文公碑》,还是写《龙门造像》,这里面它的技术难度关键点是什么?就是记住我说的那个置换的概念。在中国书法界还没有哪个人提出这个概念,就是用一种东西把它置换掉然后再去写它,实际上你们在看我不管写《郑文公碑》还是在写《龙门造像》的时候,我都没有去按照一般普通人所谓的临写去把这个字画出来、做出来、描出来。一般人所谓的像在这儿就不管用了,你把它写像也没用,他们把《郑文公碑》还原成唐楷式的《郑文公碑》,所以这两个板块请大家务必注意,每一个点画都应该是大篆线形,这个是前提。
大篆线形就是又厚又有摩擦,至于粗细,那可以有变化,你在纸面上的摩擦、毛笔的绞裹这个是前提。关键难是难在哪里呢?保证线条的前提下,我们还有这个点画外轮廓的形象元素,点画的外轮廓就是它的基本形态,就是说我在完成这个线的置换的同时,还不能一点没有这个点画的外在形态。方的你不能写成圆的,短的不能写成长的。我们没有要求你十分像,但是你得有五分,也就说说你在完成这个线的同时还要有它的点画的形象元素。它是三角形的,它是长三角的,它是等腰三角的,它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它是一头圆一头方的,那怎么弄?就是我们完成线的同时把形态完善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你就要把我写的这个形态跟原帖有所比较。这个形态问题在隶书里面还不是那么强烈,但是你写到楷书系统里面,不管魏碑还是唐楷,这个点画固有的形态,它的独立性越强,它的楷化程度就越高,这个独立性越弱,也就是说它的点画可以混淆,它的楷化程度就低。越成熟的楷书每一个点画形态的独立性就是越强的,这句话要记住,实际上我们现在是把它往上拽,是弱化它的楷化达到一种线质和点画形态的融合。有时候你们哪怕以牺牲点画的字来体验一下点画的形态,这个是可以做的,哪怕是描画它,也要感受一下它这个点画的形态、结构的形态。
隶书也是,我让你们临《曹全碑》,我昨天做的从点画上来看还觉得不是《曹全碑》,《曹全碑》没有我那么朴,但是它整体一贴出来之后像不像?它写出了《曹全碑》的高古,骨子里的东西我们把它 体现出来,所以你们写《曹全碑》的一定要按照我这个感觉来。实际上还是一个置换的问题,因为在隶书里面,尤其那个蚕头燕尾形状特别明显的,你把它弱化,怎么弱化?你就照着我那个去弱化,就按照那种感觉去理解它,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社会上写的都是那种描头画足的《曹全碑》,它跟汉碑的精神实质走的很远,碑的这一块请大家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做。
我们要说《十七帖》和怀素大草的帖的这一块的东西,这一块东西就不能简单的去置换。因为它是墨迹,毛笔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动作你都要把它做出来,机械的做出来。你先不要给我写节奏,先把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关联,一个线条一个线条的生成技术把它做出来,因为中国书法两条技术轨迹,一个是帖学一个是碑学。碑学是往模糊走,帖学是往精致做,如果一开始临王羲之、米芾你给我临的很粗糙你就跟书法无缘。就好像我让你临《石门铭》,你给我把石花都临出来了,完蛋了。
我们训练的就是这两条线让你既能够离地三尺,还能够入木三分。通过帖学的技巧把你往用笔的细微、精微上做,通过篆隶书的学习把你往线条的表现力和概括力上做,这是我们训练的两条线。你不要把碑向帖做,也不要把帖往碑做。但是你今后走到高端的时候,可能帖要向碑做,碑要向帖做,这个就不是浅层的表象上的了,这种精微,我们让粗犷的碑里面有一种精微,技术的衔接啊之类的,我们要让帖学里面有一种浑穆和质朴,你比别人一下就高了。
但是现阶段,你们该是在哪一个板块的,希望大家认认真真把它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推进。你可以把一个字分成几个技术板块,最后把它衔接在一块,要多动脑子。我们的教学不会教到捺角再压一下拖一下再出锋,我会这样说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就按照你的理解,参照原帖去做你自己的感觉,我说的都是大的学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