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一棵松树”2亿多,李可染《井冈山》1.38亿成交

2019-11-19 09:00:00 来源: 点击:

        11月18日晚,中国嘉德2019年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中潘天寿巨作《初晴》以2.0585亿元成交。这件作品从1.2亿起拍,经14轮竞价,以 1.79亿落槌。这也是潘天寿作品在拍卖市场中的第三高价。同一场李可染《井冈山》以1.38亿元成交再创新高。

中国嘉德2019年秋拍预展中的潘天寿和李可染作品
 
        《初晴》是潘天寿在1958年接到任务为杭州西子湖畔华侨饭店而作,潘天寿与好友吴茀之接到任务为新酒店创作,两人要各画一幅同样大小的画,最终吴茀之创作出《美意延年》,潘天寿创作出《初晴》。1959年杭州华侨酒店落成,《初晴》和《美意延年》两幅画布置在华侨饭店大堂左右,顿时意象万千,美不胜收。

杭州华侨饭店旧影
 
        《初晴》还打破了传统的画目分类框框,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的构图有机结合,构图新颖,立意新奇。并且,潘天寿在画完一张《初晴》时仍觉不过瘾,紧接着在1959年和1960年各创作了一张构图相似的作品。

1964年潘天寿在杭州华侨饭店创作
 
        1959年《初晴》开始悬挂在杭州华侨饭店,但是大画长期容易受损,20年后当时的机关事务局委托浙江美院领导,请潘天寿的学生对着照片临摹了一幅一样大小的《初晴》,替代上墙,从此原作入库,1979年之后《初晴》原作没有再出现在公众面前,一晃便是40年。
 
        潘天寿《初晴》原作则一直到2019年的秋天,出现在中国嘉德拍卖。

潘天寿,《初晴》, 戊戌(1958年)作,140.5×364.0 cm
 
        潘天寿以天台山为题材的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尤其在他艺术创作的全盛期(1955-1965),与彼时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文化契合生发,成为潘天寿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创作类型。
 
        自1958年开始,潘天寿频繁地将天台山纳入其创作中。《初晴》(1958年作)、《记写百丈岩古松》(1959年作)、《初晴》(1960年作)、《长春》(1961年作)、《雨霁》(1962作)等等一系列巨幅创作,构成了潘天寿艺术盛期的重要创作序列,学者们称其为“变体画”序列。

潘天寿,《初晴》(局部)
 
        《初晴》作于1958年,设色纸本,尺幅丈二,写天台山石梁飞瀑周遭景致。由《初晴》为始确立的这一序列作品在内容上一以贯之:苍松自一端沿对角线斜势生长,并与几何形的磐石形成画面的基本结构关系;松冠、石梁、飞瀑等等组成画面左侧紧密构图,与右侧山花、夹叶形成画面鲜明的节奏变化;弱化景深透视的处理,淡化的墨与色状出远山云雾,使作品的基调变得沉稳,但一抱连接飞瀑的溪水被安排至与斜松相对的另一条对角线上,从而为作品沉稳的气氛增添生机勃勃的力量。 在这个创作序列中,潘天寿成功探讨并实践了文人画的传统意义与新时代文化语境求同存异的破题之法,而《初晴》更由于其大开大合的非凡气度,成为潘天寿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潘天寿,《初晴》(局部)
 
        这件作品也替代了《耕罢》成为潘天寿拍卖价格排名第三的作品,目前潘天寿 1963年作《无限风光》在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中以2.875亿元成交,排名第一;1960年代《鹰石山花图》在中国嘉德2015年春拍以2.79亿元成交。而目前排名第四的《耕罢》也是在中国嘉德春拍(2017年)中以1.5893亿成交。

李可染《井冈山》
 
        同场中,李可染珍藏多年的《井冈山》以9200万元起拍,最终以1.2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38亿元成交。作为李可染自存最大尺幅的《井冈山》,缘起于1976年应外交部邀请为大使馆特别绘制,其一交由外交部赠予日本“唐人馆”,唐人馆《井冈山》(181×129cm)在中国嘉德2015春拍亮相引起轰动,激烈竞价后创下1.265亿元纪录。另一幅李可染珍视异常。自1978年公开之后,不仅出现在印刷品的封面或封底,还被印成彩色挂历,较之另一幅更具典型的李可染风格,画面朦胧很润。
 
        此次上拍的《井冈山》竖幅构图,将传统山水画只是做远景的素材用“长焦”法拉向眉睫之前,仰望之处,瀑布飞流、苍翠叠嶂的井冈群峰,沟壑纹理排列肃整;中景处留白以示氤氲云气,苍苍茫茫。近景处作笔直云松,松下画3面红旗和3组军民,其间有背着挎包的孩子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