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申阳:感恩时代 不忘学习书法篆刻的初心

2019-11-14 14:27:33 来源: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点击: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时间:9月25日—11月20日
地点:韩天衡美术馆-展览厅1
 
丁申阳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书法艺术家: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特别感谢韩天衡美术馆为本次展览做出的大量精细工作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正是由于你们的创意,以及书法大师、大家们的创作,才使广大书法爱好者有了如此良好的学习机会来了解海派书法的精髓。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了70个春秋,上海书法也和其他文化领域一样,经历着70年的风雨。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丁申阳 作品  草书·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来到上海的书法大师们,在祖国解放后便成了我们当代海派书法的生力军,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他们对于帖学的弘扬,对于二王书风的传颂使得海派书法有了一条自己的主脉,这就是在书法艺术上崇尚“意韵”,有了这个“意韵”,就能有了立足于全国书坛的根基。从而也让上海在书法创作上一度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当然,除了创作外,沈尹默先生在书法理论、教育上同样是全国的一面大旗。60年代初在上海青年宫开设的书法培训班,培养了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其中许多当时的学员现在已经是书坛的大家了,正越来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沈尹默先生、潘伯鹰先生及白蕉先生从50年代起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的书法论文,有力的普及了书法艺术,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毛主席在1959年点名接见潘伯鹰先生,这充分证明了书法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1961年,在沈尹默先生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在上海成立,从此,广大书法爱好者有了自己的组织,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胡铁生作品  楷书 白发丹心尽汉臣
 
        70年代后期,海派书法继续领先于其他地方,执全国书法篆刻的牛耳。周慧珺老师的《鲁迅诗歌选》,其印刷量达到了百万册至多,如今很多上了年纪的书法爱好者们,就是看着这本帖长大的。至于篆刻方面,韩天衡先生更是成为了全国篆刻界的旗手,“韩流滚滚”足以说明当年韩老师的粉丝量有多么大。另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杂志,也是全体书法人的最爱。值得说明的是,上海书协的成立及《书法》杂志的刊出,都早于中国书协。上海书坛上的重量级人物除了周慧珺、韩天衡以外,像周志高、张森、王伟平、吴建贤、钱茂生、刘小晴、刘一闻、童衍方、戴小京辈无论在创作、理论上均在全国有很大知名度。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王伟平作品  行书·韩愈《山石》
 
        回顾过去,目的是展望未来。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本上,只有更好的发扬前辈书家为艺术孜孜以求又不计名利的精神,我们才能更上层楼。
 
        记得韩天衡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说到“我们现在与那些前辈相比,水平比他们差好多倍,但生活又比他们好了多少倍”,我们后来者应该知足于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学习环境,现在的物质。感恩于我们祖国这七十年的蓬勃发展,庆幸于生长在这个时代,不忘初心,不忘当年学习书法的原始动力。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沃兴华作品  草书·王铎诗一首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刘一闻作品  行书·司空曙《别卢秦卿》
 
        此次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的“海上书法七十年特展”,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在为上海书法界作了一次重要的梳理,让我们厘清了上海书法发展的脉络,做了原本上海书协应该做的事情。在此,我代表上海书协再一次感谢韩天衡美术馆,感谢韩天衡老师。
另外,我还要代表书协非常热烈的祝贺韩老师这次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杰出贡献奖,这不仅仅是韩天衡老师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上海书协的荣誉,更是我们全体上海书法界的荣誉。谢谢韩老师!
 
(讲话人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钱瘦铁作品  隶书 四言联句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
张卫东作品  行书·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