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书法中的篆书和隶书

2019-10-09 10:34:37 来源:网络 点击:

        篆书、隶书是书法里边比较重要的,是由他们的根本的一些属性决定的。篆书、隶书横平竖直的东西比较多,他书写的速度慢,最重要的是我们书法中的中锋和侧锋,这两种质感的线条,在这两种书体中充分显示出来,尤其是速度的要求,使得你更加有时间来体会线条的感受,而草书恰恰让你来不及感受线条、一划而过,篆书、隶书就是让你在相对的静态的氛围里面慢慢感受中锋、侧锋笔法。
 
        一、篆书是从李斯小篆以上的都可以称之为大篆体系,大篆体系里边的甲骨文、金文、包括石鼓文。大篆按照风格来分就有很静物的和很浪漫一点的风格,这两种风格,我们相对都是用比较粗一点的中锋线条表现手法,略带侧锋。包括有少许另类的甲骨文也是主要体现略细的中锋用笔。这是比较笼统的来辨别字体的差异。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字体,基本上都是用中锋和侧锋来作表现,可能每个时期的侧重点有些区分。
 

 
▲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的细中锋用笔,表现出刀意的形态。多数大篆都是用刻或者铸的形式,刻的形式最难的是转弯的地方,因此它转弯的时候全部变成一种搭接的形式。这种搭接的书写形式是存在于整个的古体阶段的,包括隶书里边,还有秦代以前的古体书法里面,都出现搭接的笔画链接关系。搭接尤其彰显在秦汉时期的书法乃至文化的宽博、朴厚的大气。大气的东西其实就是把很多细节的东西简化了,删繁就简。后来才有了抑、扬、顿、挫、转、折、勾等,雕琢的东西越来越多,技法的东西就越来越突出了。
 

 
▲ 西周金文《大盂鼎》
 
        商周时期的金文,基本上是两种书写形式:一种是偏于浪漫与奔放型。另外一种是相对来说很静物的体系。书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注意空间里边的一些不均匀的东西,不均匀的东西就是一种浪漫的开始,想象不到的才是浪漫的,即使是碰到对称的也要打破这种平衡。而静物一点的风格就体现一种安静的意境在里面。
 

 
▲ 《石鼓文》局部
 
        石鼓文,其实是一种大篆和小篆的过渡时期的一种东西,在结构方面具备小篆的一些特点,用笔上还基本上是大篆的方法,作为一个分界线。秦代时期的石鼓文在结构上相对来说是很均匀的,而吴昌硕是把这种结构进行了调整。到李斯就是把笔画变细,依然是用中锋,就逐步形成了小篆。但还是和后来的唐代的小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字形偏方,体现质朴,而唐代的就变的细长,装饰成分开始增加。
 
        二、隶书比篆书要晚,从汉代开始,有了比较成熟的隶书,分为两大体系:一种是摩崖体系,一种是庙堂体系。整个汉代的隶书用的方法也基本上是用中峰为主的搭接的方法,表现不同在于笔画的光滑一点、炽涩一点、苍茫一点,有圆、有方,如同认得衣着,朴素与华丽、粗狂与典雅,只不过是表现形式的变化。
 

 
▲ 东汉隶书《曹全碑》局部
 
        《曹全碑》相对来说写的比较流畅,结构比较舒展、偏扁。
 

 
▲ 东汉隶书《礼器碑》局部
 
        《礼器碑》就是庙堂体系,写这种字的时候要惜墨如金,线条有着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的苛刻在里边,线条要留的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