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书法史【四】书法创作中,为什么不建议你使用墨汁?
2019-09-26 09:05:00 来源: 点击:
现代工业制造的墨汁几乎人手一瓶,墨块这类物件似乎渐渐淡出书画大众的视野,俨然成为文人雅士书斋高阁的藏品。为什么墨汁的使用率会高于墨?主要因为墨汁相比墨块而言,便宜又方便,它不似墨块般需要磨墨,即用即取便可。但为什么不建议你使用墨汁呢?那是因为墨汁是碳粉,碳粉颗粒偏大,只能靠胶粘附在宣纸表面,时间一长,胶失效了,碳粉会脱落,字迹会慢慢剥落,无法体现层次感。

墨汁
主要原料:炭烟、胶料、添加剂和溶液等化学原料
制作方法:一般经由工业机械加工而成。
主要成分:骨胶、炭黑
制作方法:一般经由工业机械加工而成。
主要成分:骨胶、炭黑
相比便宜方便的墨汁,面对书画作品的留存时间,墨块的性价比反而更高。因为墨块的主要成分是烟灰,其颗粒极小,宜保存,写出的字层次感也强,正因为如此,古人的字画才能保存至今。制作传统墨块的匠人们一直沿用最好的工艺,他们会在最好的原料中加入辅料,如加入珍珠粉可以增大摩擦力,并可增加墨量;加入冰片可以防虫防腐等等。

清康熙 曹素功制黄海山图紫玉光墨(一套三十六方)

清乾隆 “艳友”御墨一锭

清乾隆 御制淳化轩摹古宝墨二锭

清乾隆“龙香”御墨(一套共十方)
此外,墨块历来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自宋以后,名墨就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欣赏品。无论是“附庸风雅”还是从墨本身的性价比考虑,墨汁似乎都处于下风。以上种种,对于一些还在使用墨汁的人来说,或许已是蠢蠢欲动。那么墨块究竟有哪些品种,我们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墨块?
墨的品种
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墨,按原料成分可大致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精烟墨、青墨、茶墨等。

油烟墨:其燃料是桐油、菜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桐油烟与漆烟基本相同。因油类燃料燃烧后蒸发的碳黑含有脂类成分,因此墨的磨口有光泽。
一般适合于书画创作,行笔流畅,墨色鲜润而有神采。

採松
松烟墨:专用黄山一带的松木做燃料,取其烟制成的墨。松烟与油烟相比,乌黑但无光泽。古时取黄山多年的松木为燃料,木料中有一定松脂,所以早年的松烟墨比纯油烟的墨色更有另一番味道,这也是徽墨之所以闻名于天下的原因。但现在黄山不许可砍伐松树,因此现在的纯松烟墨往往是松树枝燃烧的,虽乌黑但神采要差一些。一般松烟墨比油烟墨便宜,但遇到好的松烟其实应该比油烟更贵。
松烟墨无光泽,因此一般多用于山水作品中的有苍茫之感的远山等等。在书法创作中,则比较适合表现墨色的浓淡变化或古朴苍茫之感如魏碑、摩崖刻石等作品。
清乾隆 御制耕织图诗墨 (一套四十八锭)
精烟墨:最便宜的原料。精烟的主要成分是工业碳黑,是石油原料经过化学分析提炼出的制墨原料,特点是墨色乌黑,有微弱光泽,但苍白无力,价格便宜。
质量较好的精烟墨一般每两也只有不到十元钱的价格,如果是平时的书画练习,可以选用此墨,虽然比上不足,至少比墨汁好用。不仅精烟是碳黑原料,还有“特烟”“选烟”“全烟”“净烟”也是以碳黑为主要成分的,只不过比例不同,价格都不会很高。

各式老墨 (一组)
青墨:松烟墨中掺入了少量花青等颜料,墨色不黑,无光泽,略带青色。
茶墨:松烟墨中掺入少量朱砂等颜料,墨色略带茶色。这些墨主要是用来修补古旧书画,价格也不贵,但我们进行书法绘画创作一般不用。

各式老墨 (二十锭)
如何选购墨块
如果我们去选购墨块,经常会看到墨的顶端标注“油烟101”、“油烟102”等字样,这种编号(101-107)是指制墨的原料。从101到107,这些编号是文革期间与原有的古法称呼不适用而改编的。这七种墨的编号与古法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01

102

103

104
其中最好的是101,最差的是107,从101-104属于油烟墨,105是松烟,106和107是碳黑。
除去看编号,我们还应该掌握好墨的特点:
质细:墨没有杂质,结构紧密。
胶轻:墨中配入之胶质适中。
色黑:墨色黑中透亮,有神采。
声清:研磨或敲击时,声音清脆而不粗浊。
味香:好墨要加入麝香、熊胆、冰片等名贵药材,因此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对于书画初学者,选用一般的墨即可。成熟的书画家则以陈墨为好。存放时间越久,胶性越平和,越便于使用。
磨墨的方法
先在砚台中放少量的清水。水太多,磨墨时容易晃出砚池,墨块浸泡在水中也会使墨汁变松软而出现小墨块屑,一旦溶于墨汁里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如果是写大字,可分几次研磨,切忌在砚台里继续加清水研磨,而应将已磨好的墨汁倒入一个容器中。

磨墨时注意将墨块抓正,重按慢磨,按顺时针方向画圈,速度不能太快,研磨范围要大一些,不要在砚池的中心小范围的研磨。

磨墨过程中,磨好的墨汁怎样才算适中呢?从研墨的痕迹中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墨块磨过后,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迹淹没了,说明墨汁还不够浓,可以继续研磨。如果墨块磨过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迹,同时,墨汁慢慢地将磨痕淹没,说明浓度适中。如果磨过后的痕迹静止不动,说明墨汁太浓,可以适当稀释。另外一种检验浓度是否适中的方法是,用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或元书纸上点一下,看墨点渗出的情况,如果墨浓如漆、墨点略有渗出,便可证明墨已磨好。
磨墨是很考验人耐心的一件事,费时费工,这或许也是现代人不愿意使用磨墨写字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磨墨即磨人”,林散之先生曾以楹联“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鞭策学生,高二适先生也有“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的诗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古人与老前辈说这些话的情境,或许你也可以慢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