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国展入展作者创作谈——他首投国展,三次连中,分享创作心得
2019-09-11 10:38:02 来源:网络 点击:
谢海宾
1985年出生于广东揭阳
楷书,行书,草书
三体同时入展十二届国展
在此之前获得过
“麻姑山全国颜体书法大展”优秀奖
广东省第十五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银奖
第一次投国展
即“连中三件”
旋即引起书坛的关注
一、学书经历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和我的伯父,我的父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喜欢去书店买毛笔送给我,而我的伯父跟我们地区的一些艺术家有些交集,所以他也总会带一些书画类的书籍给我看。
也就这样,我开始在这种朦朦胧胧的氛围中接触书法。
然而要说学习书法却要从大学说起,我大学读的是美术教育,那时候在学院里除了画画就写字,我诸体皆有临习,2006年至2007年开始接触一些商业展,略有斩获。
故而有点自大,以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真是可笑至极。2008至2009年间,由于连续参加了几个商业展和省展均以失败告终,才开始发现自己原来只是学了点皮毛,所以开始“闭门造车”,开始了多临帖少创作,多看书多思索的日子,后又跑了两年的拍卖行,与古人的时空对话中,使得我对中国书画有了更深的了解。
谢海宾老师作品
再后来又玩了一年的瓦当和砖头,从对砖头中文字的辨识中,使得我对线条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学书经历估计很多人不一样,我是从苏东坡行书开始写的,再到米芾、王铎。然而没有比较系统的锤炼终究还是过不了线条这一关,所以后来我又涉猎魏碑、隶书以及篆书,在石门颂、石门铭和石鼓文中摸索,故而那段时间我的斋号就唤“三石堂”。
在那段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和比赛的时间,这将近十年的时光,我基本上把能买到书籍的碑和帖都描了个遍,当然这种做法是极其不科学的,因为这样写没有一个主心骨,只不过是描字。
后来我在好兄弟黄晓东的推荐下认识了李良东老师,他的那一套“点、线、面”的理论,对于我这个学美术的人并不陌生,然而用在书法上的运用却使我茅塞顿开。
谢海宾老师作品
去年年底,我又开始接触各类比赛,我开始探索展览方向,我用不同的书写方式,接连投了好几个比赛,有入展,有落选,有获奖,慢慢的我开始为十二届国展确立了投稿的方向。
本以为能入一件就已经很了不起,却不知一下入了三件。当然我清楚我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不足,我当继续学习、继续努力,才能拓展自己以后的艺术道路!
二、创作心得
十二届国展征稿启事之前,我一直是以颜体行书为主要基调的小行书进行练习和创作,大字偶尔写写,也是用颜体或者何绍基的方向书写。
3月21日凌晨正准备睡觉的我刷了一下朋友圈,看到了十二届国展的征稿启事,朋友圈和书法群都一下炸开了锅,可以投多种字体啊!
这样不是多了好多机会,就这样我对这征稿启事翻了一遍又一遍,开始思索我究竟拿什么投稿呢?小字吧,我写得没别人精到,大字嘛,又没有别人那么熟练,怎么办呢?
谢海宾老师作品
我带着这个问题,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入睡。
没办法,我起床写字了,划了几个大字,心有杂念,也写不了了,随手翻了翻字帖,找到一本《赵之谦的尺牍》,之前有想过写赵之谦,但是也就买了书,由于懒惰还是没去写。
突然头脑闪过一个念头,赵之谦的大字也很好啊!对!我就写大字,就用赵之谦的来写。
带着这个兴奋劲,我开始临摹赵之谦的大字,不知不觉竟写到了天亮!接下来的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看赵之谦的字,临摹,创作,我都在尝试。
5月份的时候,我用赵之谦的大字抄了一首诗投了一个展览,竟然入展了。
这时候就更加肯定了我用赵之谦大字投展的信心了,当然我觉得我还得在墨色上下功夫,这时候我觉得用宿墨写在白宣传上应该效果会很不错。
谢海宾老师作品
2019年6月11日深夜,我倒出了宿墨,翻出来了堆在角落八九年的八尺白宣,由于书桌的限制,我把宣纸裁成了长条,拿了本《李太白全集》翻到了后面看到释齐已的《读李白集》觉得不错,先读了起来,然后展纸蘸墨,很快,半个小时不到,我就把这首诗给抄完了。
美滋滋的就跑去睡觉了,第二天起床,拍了照片,感觉还不错,就这样吧,就用这张了。
写草书的时候,我觉得写小字还是不能很打动评委的,于是我还是用了行书的这个形式和墨法,写的是苏东坡的词,词很熟悉,就那样写了,写了两张还是没能写好。6月18日晚上,我放慢了书写节奏,写了一遍,还行!
对于楷书,我是这样想的,写小楷吧,我也没人家写得精致啊!写榜书呢,太难了,算了我就写不大不小。
所以我用了颜体为基调,在里面加了一些好太王碑的东西,也许是因为早期写了一段时间魏碑的缘故,所以这字写出了有点不伦不类。
谢海宾老师作品
也许评委看多了精细的,会被我这个吸引到。于是我同样是拿了本《李太白全集》就这样抄了诗仙古风五十九首中的几首。
写完楷书作品已经是7月份了,因为都是八尺的长条,都需要拼接托芯,我选择了最简单的托芯方式,没有再做任何拼贴。
在装裱书画的朋友那里拿回来后,简单的盖了一两个印章,就这样给寄出去了。
三、面试感言
8月23日一早全国书法收割机群便有书友收到国展面试信息,8点57分,我的手机来了一则短信,草书面试通知!高兴之余我开始忐忑了,毕竟草书我确实很少写。过了一会,树焕兄也告知收到楷书的面试短信了,这下好了,有伴前去面试了。中午12点15分,又来了一则行书的面试短信,这简直像是在做梦一样,这一整天都沉浸在激动的情绪中。
第二天早上带学生去参加区教育局主办的现场书画大赛,结束后我去市场买东西,刚付完款,11点05分,楷书的面试短信来了。
我有点懵了,现在还有短信?一下子我也和收割机里的那几位大神一样成了三体的面试者?下午1点15分,来了个电话,确定了是三书体入选,还告知了面试时间,早上行书、下午草书、晚上楷书。
这时候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了,当然还是很焦虑的,面试究竟会怎么样,毕竟第一次参加这种面试,而且我是一个绝对的新人。所以我只能告诉自己,不用紧张,反正都是自己写的!
谢海宾老师作品
30日早上,我与树焕兄相约前往机场,开始了我们的宝鸡之旅,由于路途遥远,飞机晚点。我们飞机——大巴——动车——的士,晚上7点,我们终于到达我们的入住酒店。这时候张凯小兄弟、朱安刚老师和袁祖辉老师已经等候我们多时了。
稍作休整,我们就相约搜寻美食了,酒余饭饱之后,我们就都回到自己的房间了,期间还有几位书友前来会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跟张海滨老师见个面拍个照的。
由于次日得考试,所以朋友们都早早的回去休息了。
不知是太兴奋或是太紧张,凌晨4点,我醒了!然后就一直熬着,昏昏欲睡时,闹钟响了,我起来洗漱完,匆匆忙忙的赶下楼,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我只吃了一个鸡蛋就踏实前往考场的大巴车了,和李佳骏兄弟聊了一路,打着呵欠的我就这样通过安检进去面试了,也许是没有睡醒,我竟然一点都不紧张。
开始考试,刷刷刷,一个小时没到,一临一创,我写完了。小坐一会,觉得不行,我还是得用原来的纸张,于是我又临了一遍,评委老师走过了看了一下说:“怎么回事?放开了吗,写得比原作还好。”
谢海宾老师作品
写完了洗完笔,又有评委说,创作的字数太少了,于是我又重新写了一张创作。下午的草书写的还算正常发挥,只不过有一评委总在我身边转悠,搞得我有了一点点紧张。
晚上是最累的,一临一创,几百个大楷,站着写了将近三个小时,一分钟没有休息,写到最后脚也酸了,手也抖了……
其实我的三张作品入展实为侥幸,如果把作品分组排名的话,那绝对是靠后的。这也算是个起点吧,是以后努力学习的源泉,是不断向前的动力!
四、讲座问答分享
01/老师,拼接和托裱有区别吗?
拼接和托裱这个没有多大的区别,最好是有一个托裱,托裱整一张纸是连在一起,所以,不会被轻易地撕破,当然这个拼接它就很容易掉,因为工作人员翻来覆去查看的话比较容易掉。
02/老师,碑帖结合的路好吗?
碑帖结合的路肯定不错啊,我这个写的行书就是碑帖结合,赵之谦他本来就是碑帖结合。包括这个何绍基,他也有一点这个碑帖结合的一个路子。长期临一个碑帖,它是可以的,你要想写的有意思,你要往里面加一些东西,像这个你写这个米芾,你可以往里边加一些其他的像王铎,像这个苏东坡之类的一些东西也可以。
03/老师,在选词创作方面一般六尺的宣纸跟八尺的宣纸,分别选多少字的古诗为好?哪个朝代最佳?
选词创作选用宣纸这个方面,主要看写多大的字,大字当然内容少一点,小字就内容多一点。
哪个朝代为好,我觉得这个,因为现在很多的这个诗词,包括那个书论。人家抄的已经抄了很多,所以,最好是找一些比较生僻的一些诗词来抄,但主要还是看这个字吧,评委在他评审的时候他不可能先看你内容,他先看字,字看起来较好之后才会来看这个内容。
04/老师,您刚才说的,创作时可用某一碑一帖为母体,适当加入其他的碑与帖,这加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原则,往上加?可以往下加吗,比如石门铭可以加好太王吗?
石门铭加好太王,这个加起来他有点难,因为他两个都是比较接近。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康有为,康有为里面的一些东西,他还是有这个石门铭这个影子。包括张大千,可能很多人就很少看张大千的字,但是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
05/老师,学圣教序写大加入什么元素好呢?
圣教序的话,因为他是集字,所以呢,它里面的这个行气,还有这个连贯性,他是不足的。所以你要加的话有很多都可以加。像这个米芾,王铎,包括加到黄庭坚也可以。但是好像主要是这个连贯性,他那个圣教序,他是不足的,但是圣教序的这个结构。这个字行是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
06/谢谢老师分享!第一幅作品有蒋乐志老师第十一届国展获奖书风,请问你平时有没有研究蒋老师的书风?或者说研究获奖书风有针对性地去创作?
对,这个行书作品,我是有研究蒋老师(蒋乐志)的这个书风,但是我在里边还是多加了一些灵动的东西、亲腻的东西在里面。
07/请问老师,楷书的节奏怎么表现?
楷书的节奏,这个就讲提按,这个这方面的节奏问题啊,就是有一些笔画,楷书很容易写成每笔都一样,就是没有对比。有的时候你从这个字的对比,也可以说。还有一些字大,有些字小或者说你从这个笔画、长短,轻重这方面来体现这个节奏。
08/老师,楷书学《颜勤礼碑》,行书学什么好?楷书如何表现的灵动?
楷书写《勤礼碑》,你可以先写这个颜真卿的行书啊。楷书如何表现他灵动?首先你这个手腕要轻柔,也就说写字的时候你要放轻松,然后可以参考一些行书或者草书的笔法,然后再用在这个楷书的这个创作里边。
09/老师,您这次入展作品是用的瓶装宿墨写的吗?宣纸几分生熟?
对,我这次入展的作品用的是这个瓶装的宣和宿墨。然后宣纸是放在家里囤了八九年,应该有六分熟左右吧。
10/老师,写米芾一定要速度快才能写出感觉吗?
这个不是速度快就能写出感觉,临帖的时候,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慢一点,刚开始要慢一点,特别是临帖。这个临帖,如果你不慢你就不清楚这个用笔。
11/老师,隶书中不同风格的结合如何做到协调?
我觉得你可以参考一些古代的,像清代的一些书法家。他们写的隶书,他是怎样结合。还有。我们现在的一些老师写隶书的好例子。
12/老师,智永千字文风格投展有戏吗?是要写的像原贴精细一路,还是多加一些其他元素?
所有风格投展都有戏,主要是古代的一些法帖,投展都有戏。但是你要写得跟原帖一样,精细也是一种方法啊,加一些其他东西,也可以吸引着这个评委的眼球,但是要看这个展览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展览,如果是这个商业展览或者是地方的一些展览,他可能就你要写的精细一点,写得跟原帖接近。那肯定就会比较好一点,大展的话,像这个国展阿,和比较大型的展览,可能你要多一点、有一些其他的元素。
13/ 请问四条屏是拼接好投还是,分着就可以投?如何拼接,是自己做的还是找装裱店?
最好是拼接之后再投,或者你是直接托个底也可以。如果你自己可以拼接,就可以自己弄,如果自己尝试不行,就最好是找那个装裱店。然后这个尺寸的话。因为拼接之后或者是托底。拼接可能还不会超这个尺寸,托底之后他那个估计会超那个尺寸,所以你要先把这个尺寸量好。
14/谢老师您怎么看待书法的线条空间,您平时练习对线条的运用,觉得怎么才更能表现出质量较高的线条?画面除了浓淡干湿等章法区分外,线条品质不空洞 ,显得更精神。
书法其实就是这个线条艺术。我对这个书法的线条还是挺看重的,这个里边跟这个画画很接近的一个点,就是说你这个线条的质量,那么线条质量要怎么练,如果是单纯练线条,我建议你可以尝试一下,这次把这个纸张把它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抹平之后。你用这个用发的那个毛笔发力,用这个中锋行笔。来拉一下线条,然后写到它那个笔墨好,包括这个水分,它能充分渗透在纸张里面。
然后我们多种尝试,包括这个浓淡、干湿或者擦的话,擦的话可能就不是中锋,可能就是有一些侧锋去写。然后干湿,浓淡,包括章法的对比,就要协调好,你可以看一下我那个草书,还有这个行书,他的对比。不可以是前面上边一整团都是浓墨,下边全部都是这个干墨,它又有一个节奏,这个也是墨色的节奏,包括我们刚刚讲的节奏,就包括这个字的节奏,还有这个墨色的节奏,包括这个沾墨,从湿的地方,它慢慢的变到最后他是干的。然后我们再重新沾一笔,再来写它,这个就体现这个节奏感。我们要打造的这个作品,去参加大型的展览,就要有这种效果,他才能吸引人家的眼球啊,当然写的精细的话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要写大字,要写这种墨色变化,他就要有这个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