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竹刻,文房清供
2019-08-29 14:57:44 来源:网络 点击:
清乾嘉之际,金石学兴起,许多官僚文人纷纷参与,大量搜购钟鼎彝器和碑刻拓本,整理与编纂历代遗文。时学者钱大昕有云:「竹帛之文,久而易坏,手抄板刻,辗转失真;独金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以前,犹见古人真面目,其文其事,信而有征,故可宝也」。
道光以来,出土器物益多,种类齐全,金石研究不再局限于证经补史。部分文人学者开始对文字的铭刻产生浓厚的兴趣,治印成为研究经史之余的雅事。金石家不必尽能治印,而以治印名家者,莫不从事金石之探讨。金石家朱建新言:「书体之美,变化之多,尤为特色。自汉、魏以来,文臣学士,研习岁滋,摹拓日广,亦早成专门之学。虽古人临摹,惟重真迹。然世代绵邈,缣素莫传,惟有留于金石,得永其存。故自昔研究斯学,无不垂意于兹」。
由印章引伸至书法篆刻之法,载体也不仅限于印章,推及竹木、砚石、紫砂等各类。铭刻汲取各种字体,多种风格,或直接依形翻摹,或变更章法推陈出新。清代中叶以后涌现出许多 金石铭刻大家,如丁敬、黄易、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流派纷呈,争奇斗艳。他们师古善化,融汇古玺汉印、封泥诏版、石鼓钱币、汉隶魏碑诸体文字,镌刻入器,凡文房雅物皆可为之。
/ 张廷济 /
清 张廷济铭刻隋塔盘铭香盒
张廷济(1768-1848),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一字说舟,又字作田,又号海岳庵门下弟子,晚号眉寿老人,浙江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解元。工诗词,风格朴质,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 六舟 /
清 六舟上人手拓 剔灯图
僧六舟(1791-1858),俗姓姚,名达受,又字秋楫,别号万峰退叟、慧日峰主、南屏退叟、西子湖头摆渡僧、寒泉、同 寿、小绿天盦僧等,曾以磨砖作镜轩、宝素室、玉佛庵、墨王楼、小绿天盦、万峰山房等作斋名。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先后住持湖州演教寺、苏州沧浪亭、杭州净慈寺,晚年退隐白马庙。
清 六舟上人刻 万竿烟雨图鸂鶒木笔筒
六舟于诗、书、画、印、传拓古器、刻竹、凿砚,靡不精通,嗜金石,富收藏,精鉴别,名重一时。翦淞阁所藏的五件六舟故物涵盖了书法、辞章、纸笺、绘画、全形拓、竹木雕刻、藏砖制砚等各个文化层面,同时又反映了六舟在乾嘉余韵下广泛而高质量的交游活动,可谓艺术水平与学术价值并重,有情、有趣、有味。
/ 陈曼生 /
清 陈曼生铭刻 杨彭年制 高井栏壶
陈曼生(1768∼1822),乾嘉时人,字子贡,号曼生、曼公,恭寿,又号阿曼陀室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西泠八家」之一,师事丁敬(1695∼1765)、黄易(1744∼1802),以古学受知于阮元,后入其浙江巡抚之幕。工古文诗词,精篆刻,善书法,以隶、行书闻名。知宜兴(溧阳)任内,辨别砂质,只用赵庄山泥料,倩杨彭年等人制壶,选人选料,无一不精,注重细节;创制新样,为「曼生十八式」,其 壶融合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汲古创新,典雅隽永,称「曼生壶」,为文人壶之经典,影响后世深远。
/ 黄易 /
清 黄小松刻 秬香得碑图竹秘阁
黄易,字大易、大业,小松、号秋盦、秋影庵主、莲宗弟子、 散花滩人等,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父黄树谷。监生, 官济宁同知,有声于幕府,以诗筒画笔,与簿书迭进,不废风雅。工书,娴熟隶法。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精于博古,故隶法结体参有钟鼎法,愈见古雅。所至辄搜访残碑断碣于荒烟宿莽间,孜孜惟恐不及。尝自写访碑图十六帧,颇有逸致,翁方纲为之书碑文于上,最为精妙。山水仿董 巨,冷逸幽隽,以澹墨简笔写取神韵,而有金石味。兼工花卉,宗恽寿平。官济宁时,一花片叶皆能于质库易钱,间作墨梅亦饶逸致。着有《小蓬莱阁诗钞》、《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以及《秋影盦主印谱》等。
/ 高凤翰 /
清 高凤翰自制 赠子澄泥缾砚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山人,别号甚多。山东胶州南三里河村人。「扬州八怪」之一(清凌霞《扬州八怪歌》),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印人,制砚大家。晚年集刻砚拓片成《砚史》四巨册,传美艺坛。其平生蓄砚逾千方,日常摩弄把玩,赋诗铭辞,手自镌刻,甚至手自拓 片、装册,有时装册后,又在拓片旁边再赋诗拟辞,再题跋题识,诗文书画印,内容包罗万象,《砚史》就是这些拓片经高凤翰自己挑选后分次辑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