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书风 | 黄宾虹书法论之全面的艺术传承和学科参照(上)

2019-08-20 11:43:49 来源:安徽省书法家协会 点击:



        黄宾虹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艺术大师,早已为国内外美术界所推崇,而对其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历来书法评论家未曾过多的涉猎,近来亦有有识之士对其作品作点零星的探索,而终未能对其整体书法风貌的成因和艺术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对于黄宾虹书法艺术在近现代书学史上的贡献,我们或许不能孤立、片面地去进行评估,只有把黄宾虹的艺术创作纳入到其广泛涉猎的艺术领域和不断自我完善而又心灵独运的人性精神中去,也只有把其作品放在历史的坐标系上来进行宏观的透视,才能较为全面地评品其卓越的历史贡献和继往开来的艺术内蕴。黄宾虹书法艺术客观的历史定位必将会对民国时期的书法史论研究和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下面,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黄宾虹的书法艺术来做一次总体的探索与思考。
 
黄宾虹写生
 
全面的艺术传承和学科参照
 
        任何事物、任何文化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积极的相承性。作为一个艺术家,无论其对生活的认识多么丰富,对艺术创新有多么敏锐的触点,也都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载体和传统积淀的基础上,和对经典艺术的承袭和准确积累的基础上来进行创造的。黄宾虹的书法发展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书法经典作品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吸收。近年来学者书法家对黄宾虹书法的评价中多以功力深厚褒之,其实仅说明了黄宾虹书法风貌的一个部分。黄宾虹书法对传统的吸收过程不是片面地“拿来”,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完成的。黄宾虹书法的重要美学特征表现在其深沉的精神内含、超凡的书法技巧和儒雅的创造精神。
 
黄宾虹书画作品
 
        首先,黄宾虹生长的时代正是清朝末期,当时晚清碑学的复兴促使了他对汉魏碑版的必然继承。“黄宾虹在青少年时期,揣摹过很多种不同风格的魏碑,如《郑文公碑》、《石门铭》、《崖危页墓志》、《南秦川刺史墓志》等。”黄宾虹这一时期的书法继承吸收了魏碑中开张、雄浑的美学内涵,对于其后期的书法创作影响极大。
 
魏碑《石门铭》局部
 
        第二,清晚期的书风以碑学复古为主流的同时,魏体行书亦以其强烈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了书坛的一支奇葩。黄宾虹作为一个激进的艺术家,与当时的一大批进步文人有着过从甚密的关系,加之行书自身的抒情特征亦是历代大家必精研之书体。
 
黄宾虹行书作品
 
        从黄宾虹传世的书法墨迹来看行书占有极大的比例,其行书的主要根基得力于颜鲁公的《争坐位帖》。同时他又很注重博采众家之长,上至魏晋、唐宋、明清诸多名家的法帖,他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取法。我们在其行书作品中可以窥见晋魏、汉章草、二王、宋四家、明清黄道周、赵之谦、王铎诸家的余韵。他还精研过裴煜、文彦博二家的笔意和体势。在四十岁左右,其行书已基本形成了自己面目,笔意儒雅凝炼,苍茫朴茂,极具表现力和浓厚的传统根基。至于其行草书自我风格风貌的成因,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初唐时期的陈子昂。
 
宋朝黄庭坚行书陈子昂《修竹篇》局部
 
        陈子昂,字伯玉,是初唐一位著名的诗人。其在继初唐四杰之后,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新精神。在当时齐梁华靡诗风盛行的时期,其积极主张作诗要有“风骨”和“兴寄”。主张在复古的旗帜下革新,对唐代中晚期的诗歌创作影响极大。其诗歌思想在其书法作品中,表现亦犹为突出,书法以具创造精神的行草书为主,开唐代浪漫主义书风的先河。
 
        黄宾虹对陈子昂的书法研究颇深,受其影响也较大。其行书以魏碑中佛经、造像题记为根基、拙厚中见异态,参以唐宋写意书风为表现,兼采众家以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至其晚期的行草书作,意态连绵,万法俱备,不求姿态而无姿不美、无态无备,一片人书俱老的化境。
 

黄宾虹 题沈周《云林苍润图》引首及长跋
 
        黄宾虹书法传承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其对古文字的研究和考据。主要表现在其传世的篆书作品中,而又以三代古文字的集联为最多。黄宾虹对书法理论方面的研究,最为推崇的是清末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他在致汪孝文手札中言称:“艺舟双楫,系包慎伯得邓石如之传而发明书法秘诀,前人所不言。在于各人之心领神悟。此书之出版,书画家之秘笈尽显。”②包世臣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出发,强调书法的平和简静,亦注重博涉与内力的美。因而黄宾虹书法力求从中国古老文字中去探求属于这一类美学特质的书体——三代古文字。黄氏在晚年给弟子的信中曾说到:上古三代,魏晋六朝,画尚内美,有法而不言法。可见其对三代文字的精神内蕴是深有体味的。犹如古希猎的雕塑,之所以具有不朽的魅力,并能历经千秋而仍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古远的艺术手法往往更能切近地反映人类天真质朴的性格。据黄宾虹生前至交王伯敏先生记录:先生大约在其二十岁左右,有友好送他一张周代的《师寰簋》拓片,他心爱至极,将其装裱成折子,出门皆随身带上,先后沉醉临写了十来年。

 
《师寰簋》拓片
 
        后来每遇类似金文,皆欢喜之至,心摹手追,不计时日。他认为“鄙人酷嗜三代文字,于东周古籀尤为留意,北居恒以此学遣日,故凡玺印皋币陶器兵器兼收并蓄。” ③在他认为三代文字胜于拓石鼓国山诸碑,其行世的篆书作品,亦多取法于这一范围,而多为临作或集字。然其作品的内涵及线条的凝练苍茫却又似胜原迹一等,可见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对其书法创作是具有指导意义而又一以贯之的。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