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千年古琴 | 唐宋古琴特展暨浙博馆藏唐代古琴音乐会

2019-08-19 10:48:23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点击:


 
浙江省博物馆
建馆90周年系列活动
 
 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 
2019年9月6日—10月8日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地下一层
 
千年清音
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古琴音乐会
2019年9月17日19:30
杭州剧院(武林广场29号)
 
——————————————
 
        唐宋是我国古琴发展的繁荣时期,斫琴名匠辈出,擅琴名家备受推崇,流派分野,文人琴兴盛,琴棋书画四艺在宋代成为文人的必习之艺。琴曲、琴诗、琴学论述层出不穷,蔚为壮观,减字谱在唐代出现,至南宋得以确定,极大地促进了古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传统的斫琴工艺在唐宋时期已经完备与成熟,从琴式、选材、面底厚度、弧度的配比、槽腹结构、漆灰、声音等,都形成了一套相对详细的方法和工序,被后世奉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

(唐) 周昉《调琴图》 
佛利尔美术馆藏 
 
        浙江省博物馆藏古琴30余张,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彩凤鸣岐”,该琴是本馆镇馆之宝之一,亦上过2018年的《国家宝藏》。应社会呼声,时隔9年,在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之际,“彩凤鸣岐”将在2019年9月的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古琴音乐会中再度奏响,喜欢的观众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了。
 
【唐 落霞式 “彩凤鸣岐”七弦琴】
琴长124.8厘米 隐间116.3厘米
额宽16.3厘米 肩宽18.8厘米
尾宽12.5厘米 厚5.4厘米
1953年徐圣禅后人捐赠
浙江省博物馆藏
 
        “彩凤鸣岐”琴,系出名家,历经千年,流传有序。原为“定慎郡王旧藏百余琴,庚子散失,此为第一,”后为民国琴学宗师杨宗稷收藏,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三张琴之一。该琴造型古朴、凝重,有钟磬金石之声,杨宗稷曾赞它“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另有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围绕龙池四周;龙池腹腔内有“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
 

 
        除了“彩凤鸣岐”,浙江省博物馆另一张馆藏唐代古琴“疏影”也将亮相本次音乐会。
 
【唐 仲尼式 “疏影”七弦琴】
琴长124.7厘米 隐间115.1厘米
额宽17.8厘米 肩宽18.9厘米
尾宽13.3厘米 厚5.2厘米
1953年徐圣禅后人捐赠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琴著录于《琴学丛书》中,杨宗稷因琴上梅花断纹甚众,所以起名为“疏影”,并刻于轸池下。龙池上、下方和沼两侧均有杨氏题刻“证其为唐物”。龙池上方题有:“《嫏嬛记》:陈郡庄氏女每弄《梅花曲》,闻着皆云有暗香,更以‘暗香’名琴。予琴有梅花断纹甚夥,因以‘疏影’名之。”铭曰:“龙门之巅,孤山之侧。合而为美,成此良质。香自声生,影从香得。数点天心,愔愔其德。”时乙卯八月杨宗稷自题。龙池下方题刻:“‘疏影’以梅花断得名。《洞天清录》云:‘梅花断非千百载不能有’,因摹李阳冰题‘韵磬’字,仍刻沼旁,证其为唐物。
 
 
        《千年清音》系列活动筹备历时四五年,展览汇聚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宁波博物馆,九家博物馆优质唐宋古琴共21张,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目前国内唐宋古琴展之最。
 
/
/
 
        古琴的形制在唐代最终确定,其外形与今天所见古琴无异。中国历代斫琴名匠,以四川雷家为最,他们世代造琴,所制之琴历代视为希世鸿宝,其中又以雷威最为著名,传说他的技艺受神人指点,无人能及,“彩凤鸣岐”正是雷威的杰作。
 
【唐 伏羲式 “春雷”七弦琴】
琴长123.2厘米 肩宽20.3厘米
尾宽13.9厘米 底厚1.1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旅顺博物馆所藏的“唐春雷黑漆七弦琴”,造型为圆头伏羲式,黑漆,金徽,池上刻草书“春雷”二字,池下刻大印一方,篆“苍海龙吟”四字。古琴保存完好,表面漆上的横裂纹,是漆质老化的结果,也是琴的木质材料随着气候的变化自然伸缩的结果。(文:徐媛媛;摄:李博)
 
 
【唐 仲尼式 “来凰”七弦琴】
琴长120.4厘米 隐间110.7厘米
额宽5.8厘米 肩宽20.7厘米
尾宽13.5厘米 厚5.6厘米
1953年徐圣禅后人捐赠
浙江省博物馆藏



 
【唐 伶官式 “谷应”七弦琴】
琴长124.5厘米 隐间114.2厘米
额宽19.3厘米 肩宽19.4厘米
尾宽13.7厘米 厚5.6厘米
1953年徐圣禅后人捐赠
浙江省博物馆藏

 
 
/
/
 
        宋代是琴的时代。自宋太宗时,琴被奉为礼典乐器,各代帝王均雅尚古琴,再加上文人大批入仕,他们以琴自娱,琴棋书画成为生活日常,藏琴、鉴琴蔚然成风。

(宋)赵佶《听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斫琴技术在宋代基本成熟,斫琴名家涌现。宋琴较唐琴更为扁平,题款渐多,文人气息较浓。减字谱在南宋时定型,琴学理论亦有重大发展,琴派纷呈,琴僧活跃,对元明清三代影响深远。
 
【北宋 仲尼式 “卫中正制”七弦琴】
琴长117.4厘米 隐间109.7厘米
肩宽18.5厘米 尾宽13厘米
厚5.4厘米
20世纪60年代重庆市博物馆收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南宋 仲尼式 “玉壶冰”七弦琴】
琴长119.1厘米 隐间110.3厘米
额宽17.8厘米 肩宽19.3厘米
尾宽13.3厘米 厚4.8厘米
绍兴二年(1132)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琴背龙池上方刻小篆“玉壶冰”琴名,龙池内左右朱漆楷书:“宋绍兴二年公路金远制”。南宋文学家周密著《云烟过眼录》卷四“古今斫琴名手”条载:“金公路,所谓金道者。绍兴初人,琴薄而清。”可知此琴作者当世之时已为名手,流传至今,殊为可贵。(文:刘国梁;摄:余宁川和冯辉)

 
【南宋 仲尼式 “海月清辉”七弦琴】
琴长117.2厘米 隐间109.1厘米
额宽16.4厘米 肩宽18厘米
尾宽12.6厘米 厚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递钟式 “玉壶冰”七弦琴】
琴长123.9厘米 肩宽22厘米
尾宽15.1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音乐会时间-
2019年9月17日19:30
-音乐会地点-
杭州剧院(武林广场29号)
 
——————————————
 
        本场音乐会邀请了九位当今海内外古琴艺术界深具威望和影响力的古琴大家进行演奏,曲目以传统古曲为主,悠扬的曲调,古朴的旋律,相信一定会为观众带来一场难以忘怀的古琴盛宴。
 
1
琴家及演奏曲目

 吴钊 
演奏曲目:《忆故人》
 
 龚一 
(摄影:张建设)
演奏曲目:《平沙落雁》
 
 丁承运 
演奏曲目:《流水》
 
 李明忠 
(摄影:易有伍)
演奏曲目:《春江花月夜》
(李明忠移植,节本)
 
 徐君跃 
演奏曲目:《沧江夜雨》 
 
 乔珊 
演奏曲目:《碣石调•幽兰》(节本)
 
 刘善教 
演奏曲目:《平沙落雁》(梅庵派)
 
 苏思棣 
演奏曲目:《潇湘水云》
 
 李凤云 
演奏曲目:《广陵散》
 
 
2
音乐会主持人

王建欣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音乐学系主任
 
 
3
音乐会用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唐 仲尼式 “疏影”七弦琴】
【唐 落霞式 “彩凤鸣岐”七弦琴】

        本次,我们还将与“雨果唱片”合作,为这两张馆藏唐琴录制CD,CD采用雨果LPCD1630制式,由雨果制作公司出版发行,这也是继2009年《凤凰和鸣》之后,浙江省博物馆再次对外发布馆藏唐琴CD。国际著名录音师易有伍与国内顶级的古琴演奏家共同参与唐琴CD录制。其中吴钊、李凤云、苏思棣、刘楚华四位古琴演奏家为“彩凤鸣歧” 与“疏影”录制琴曲,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李村为两张唐琴测音。
 

​        《博物馆馆藏古琴的活化保护与利用》是浙江省博物馆始终在探讨与研究的课题。本场音乐会也是继“2010中国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凤凰和鸣·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雷琴演奏会”之后,浙江省博物馆在古琴“馆藏古琴的活化保护与利用”上的再次探索。

        
博物馆馆藏古琴既具有乐器的功能属性,又具有文物的价值属性,将馆藏古琴回归其作为乐器的功能,一改博物馆藏琴只见其形,不闻其声的状态,这也是浙江省博物馆再次举办古琴特展、筹办音乐会、录制唐琴CD的原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