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低得吓人,但书法很牛的九位大师!

2019-08-09 10:36:36 来源:网络 点击:

 
        1959年,末代皇帝溥仪的履历上因一天学都没上被赫然填上了“文盲”两字。其实,在民国出了很多大师,然而他们的学历却让今人咋舌,但是他们的书法更是让人吃惊。
                                                                               
1.陈寅恪: 正规学历是复旦公学毕业,高中

 
 
        陈寅恪(1890-1969),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等语言文字,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上海的吴凇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只是中学,还不能算作正规大学,也不授予学位。陈先生自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中程度。1925年,陈寅恪留学归国后就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
 

        透过他的小楷手稿,我们能够感觉到陈寅恪扎实的基本功;虽未专注书法领域,但其字一丝不苟,清秀可人。
 

陈寅恪作品  
 
2.钱穆:中学都没有毕业

 
 
        钱穆(1895—1990),被称为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然而这个大师连中学都没有毕业。钱穆父亲去世时,他才12岁.父亲这一走,钱家立时陷入了困顿。因此,在他和长兄双双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不久,钱穆就辍学在家,后又到一间小学任教,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乡村教育生涯。
 

        其间钱穆以面壁之功专治儒学和史学,终于因学术著作《论语文解》获得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钱基博的赏识,将他推荐到无锡省立第三师范任教。之后,他接连接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聘书,这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无锡小子同时在北京三所最负盛名的大学执教,一时名动京师。
 

        钱穆的手札写得较为随意,通篇果敢大气,挥运从容而利落;笔画粗厚沉稳,挺拔方刚,又不失润泽腴糯;结字略似苏,又暗合着黄庭坚意味。正因为无心做书家,钱穆留下的正式书法作品较少,多为手札、题签。
 

钱穆作品
 
3.刘半农:常州府学堂肄业

 
 
        刘半农(1891-1934),因为其过人的才情和勤奋被世人称为“江阴才子”“文坛魁首”。他和钱穆一样,中学时在常州府学堂学习,但出于对保守教育体制的失望,刘半农在快要毕业前一年选择了退学,拿了一张肄业证,只身闯荡上海滩。这可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可在穷困潦倒之际,他突然间接到北京大学的聘书,被正式聘请为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
 

        刘半农书法师晋唐人写经,参以刘墉笔意,浑厚古雅。
 

刘半农作品
 
4.梁漱溟:中学毕业生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并不嗜好字画,可是他的字却写得活泼生动,充满春意,这便是他生命的表现,细玩之,如见其人。
 

梁漱溟作品
 
5.沈从文:最高学历只是小学

 
 
        沈从文(1902—1988),发表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学著作和《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6部文物论著。他还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沈从文的书法,除了很好地延续了他的细腻文风之外,还别有书法的坚韧情怀,有令人有震撼感受的文人气概。
 

沈从文作品
 
6.齐白石:一天学都没有上过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齐伯子、画隐、木居士、萍翁、寄萍堂主人、杏子坞老民、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和老白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他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和《齐白石作品集》《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和所有成功的书家一样,齐白石书法也有一个出入古贤门庭的学书过程。他对所心仪的书家都用心体悟,临池不辍,浸淫很深,力求得其神髓。齐白石生于晚清,早年学书启蒙“馆阁体”,书法观念上自然受到清人尚碑风气的影响,所以用笔上多侧锋方笔,追求碑意,但在他中年乃至晚年时期的一些手札中所透露出的清雅气息和秀逸笔调。27岁时专临乡贤何绍基,不惑之年写《爨宝子》和《爨龙颜碑》,而后以金农手札为范。此外,还涉猎李邕、郑板桥和吴昌硕等人。
 

齐白石作品
 
7.鲁迅:南京矿路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中途弃学

 
 
        鲁迅(1881—1936),光绪二十五年(1899)4月,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公费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日语速成班。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6月,复赴日本。7月,中止学医,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鲁迅本人是非常喜欢收藏和理解写碑帖的,也曾经在文章里对此提到自己练书法的事情,这应该算他的一个业余爱好啊。鲁迅的书法主要学习颜体,同时有魏晋人的笔意,又参考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用笔,书法劲健有力,文人气十足。
 

鲁迅作品
 
8.巴金:中学毕业

 
 
        巴金(1904—2005),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未毕业即离开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虽然曾于1927年赴法国巴黎求学,但并没有在法国学校上学的记载。
 

        巴金的书法,可以让观者从笔迹中感受他生命的光和热。
 

巴金作品
 
9.启功:中学生

 
 
        启功(1912—2005),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启功先生66岁生辰时自撰墓志铭,内容深刻,却让人忍俊不禁:“中学生,副教授。博不深,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偏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启功作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