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诏版》,鲜活的篆书扑面而来!
2019-07-12 10:47:30 来源: 点击: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政局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和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统一度量衡就是他的一项重要改革。他用当时的最高法令形式——“诏书”颁布秦国的度量衡制度,废除其他各国的度量衡制度。诏书或在权、量(权即秤锤,量即升、斗)上直接凿刻,或直接浇铸于权,量之上,更多地则制成一片薄薄的“诏版”颁发各地使用,这就是《秦诏版》。
其辞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①。
其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该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都特意飞出并钻有四个小孔,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其正面是以秦篆凿刻而成,字体大小0.9厘米左右,竖六行,字号大小不一,全文共40字。
秦诏版在书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奇特魅力
从流传至今的秦廿六年诏版实物和拓片来看,虽然版本众多,但是此诏版铭文最为著名。其是后世学习、研究秦诏版艺术特色的最佳范本之一。我们无从去考证该诏版在当时是先书后刻的,还是工匠直接刻凿的。更无法去考证是哪一个具体的人物书写或者直接刻凿的。作为后人我们对于我们的先贤能有如此惊人之作不得不感到惊叹。通过此诏版铭文我们可以窥探到秦代篆书灿烂多姿的艺术魅力和鬼斧神工般地刻凿水平。
1、不成熟时期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宽广地发挥空间
《秦诏版》的出现是在秦朝刚刚统一东方六国文字的初始过渡时期,它在用笔结构上既有秦代小篆规矩整饬的风范,又保留着大篆文字的某些特点,其与之后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那种完全成熟的秦代小篆作品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因为这种“不成熟”,可以使后来的学习者在这种“不成熟”当中去挖掘和提炼有益于自身艺术创作的艺术养分,更加易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2、跌宕起伏的章法和多变的字形结构
该诏版铭文通篇纵有行而横无列,字号大小不一,起伏变化明显,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章法布局成为后世效法的经典。首行“廿六年”弱势起行,之后逐渐加大字号,忽而又大小穿插,因形布势。字距或大或小,字形造型奇特、姿态丰富,欹正相生,丰富多变的字形结构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彰显出秦诏版文字特有的艺术魅力。
3、线条的恣肆和奇绝
该诏版铭文线条铿锵有力,变化多端,线形处理手法丰富,直曲、高低、长短、肥瘦各不相同;奇绝的线条和文字本身的造型相得益彰。
秦诏版对篆刻艺术的启示
1、通过秦诏版体会篆刻中线条的线段、线形、线质秦诏版文字线条的凿刻最接近文人篆刻创作所使用的刀法。民间工匠无意于佳乃佳的“刀法”给了我们后人很多的启示和思考。诏版文字线条相交和搭接之处,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段,塑造出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线段;方圆曲直、欹正相生的线形彰显出富有弹性和质感的线条。
2、秦诏版铭文线条的处理对后世篆刻艺术的影响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秦诏版,虽说是当时工匠无意间的一件偶然之作,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地遐想和学习空间。在文字结构和线形、线段、线质的塑造上给了我们诸多地启发。
秦诏版中每一个字都有我们后人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读懂古人,能否真正地品味经典,能否把其中的艺术精髓提纯和转化成为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去。
名家临摹节选
陈国斌
其辞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①。
其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该诏版为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都特意飞出并钻有四个小孔,供人们将其固定时钉钉子用的,铜质青色。其正面是以秦篆凿刻而成,字体大小0.9厘米左右,竖六行,字号大小不一,全文共40字。
秦诏版在书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奇特魅力
从流传至今的秦廿六年诏版实物和拓片来看,虽然版本众多,但是此诏版铭文最为著名。其是后世学习、研究秦诏版艺术特色的最佳范本之一。我们无从去考证该诏版在当时是先书后刻的,还是工匠直接刻凿的。更无法去考证是哪一个具体的人物书写或者直接刻凿的。作为后人我们对于我们的先贤能有如此惊人之作不得不感到惊叹。通过此诏版铭文我们可以窥探到秦代篆书灿烂多姿的艺术魅力和鬼斧神工般地刻凿水平。
1、不成熟时期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宽广地发挥空间
《秦诏版》的出现是在秦朝刚刚统一东方六国文字的初始过渡时期,它在用笔结构上既有秦代小篆规矩整饬的风范,又保留着大篆文字的某些特点,其与之后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那种完全成熟的秦代小篆作品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因为这种“不成熟”,可以使后来的学习者在这种“不成熟”当中去挖掘和提炼有益于自身艺术创作的艺术养分,更加易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2、跌宕起伏的章法和多变的字形结构
该诏版铭文通篇纵有行而横无列,字号大小不一,起伏变化明显,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章法布局成为后世效法的经典。首行“廿六年”弱势起行,之后逐渐加大字号,忽而又大小穿插,因形布势。字距或大或小,字形造型奇特、姿态丰富,欹正相生,丰富多变的字形结构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彰显出秦诏版文字特有的艺术魅力。
3、线条的恣肆和奇绝
该诏版铭文线条铿锵有力,变化多端,线形处理手法丰富,直曲、高低、长短、肥瘦各不相同;奇绝的线条和文字本身的造型相得益彰。
秦诏版对篆刻艺术的启示
1、通过秦诏版体会篆刻中线条的线段、线形、线质秦诏版文字线条的凿刻最接近文人篆刻创作所使用的刀法。民间工匠无意于佳乃佳的“刀法”给了我们后人很多的启示和思考。诏版文字线条相交和搭接之处,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段,塑造出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线段;方圆曲直、欹正相生的线形彰显出富有弹性和质感的线条。
2、秦诏版铭文线条的处理对后世篆刻艺术的影响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秦诏版,虽说是当时工匠无意间的一件偶然之作,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地遐想和学习空间。在文字结构和线形、线段、线质的塑造上给了我们诸多地启发。
秦诏版中每一个字都有我们后人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读懂古人,能否真正地品味经典,能否把其中的艺术精髓提纯和转化成为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去。
名家临摹节选
陈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