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耕堂”师生书画印展在东莞岭南美术馆开幕

2019-05-19 20:03:42 来源: 点击:

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5月11日上午,“中国书画名家东莞艺术交流沙龙暨寸耕堂师生书画印展”在岭南美术馆盛大开幕。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镛先生,携其学生共计61人参加本次“寸耕堂师生书画印展”。参展作品包括书法、国画、篆刻共130余件,阵容庞大,是王镛先生及其学生近年来在书法、国画、篆刻创作上的一次集中展示。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东莞文学艺术院、岭南画院联合主办,由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岭南美术馆承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原副主任、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黎桂康,东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镛,民建中央画院画师、普陀山书院艺委会委员李小芳,市人大常委会原第一副主任、市文联顾问张群炎,市政协原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淦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国营,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颜奕端,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院院长李远东,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陈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市委宣传部调研员、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黄贵田,市文联顾问岑诒立,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黄泽森等领导嘉宾和参展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岭南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主持。

        王镛:金石书画界的一面旗帜

        “寸耕堂”是王镛先生的斋号。王镛先生1948年生于北京,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说:“在当代艺坛,王镛先生是一位学术修养深厚而艺术风格卓立的大家。他在书法、篆刻和山水画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成果,影响跨越书画印三界,堪称独特的‘王镛现象’。”王镛先生是当今金石书画界的一面旗帜,他率领的“寸耕堂”学生群体,以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书法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在书画篆刻学科化、专业化发展的今天,业已形成庞大旗阵。

        作为书画印兼修的艺术名家,王镛先生认为,中国书画篆刻的传统属性要求,内求“古”质,外取造形,由字法、笔法、刀法出发,造势、造格局,通盘把握好整体感,得其“高古、古雅、古拙、古朴”,便能医其俗,舍其甜,达到至高境界。

        以展览交流践行更深层次艺术精神探索

        王镛先生及其学生们在莞邑大地的此次盛大亮相,将为东莞、乃至大湾区市民带来一场高品质的艺术享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同时,本次高规格展览活动亦是东莞文艺界的一大盛事,是岭南书画界学习交流的一次盛会,必将推动东莞书画印、岭南艺术与内地文化的深入交流和发展。
 

展览现场照片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邹涛撰写的“中国书画名家东莞艺术交流沙龙暨寸耕堂师生书画印展”《序言》中指出,“今日,社会飞速发展,传统毛笔日常书写时代已经被‘全媒体’时代取代,从毛笔到硬笔,再到计算机、手机,而今语音正逐步替代手写、键盘……科技日新月异,书法已经失去了实用性而发展成为一门‘专艺’,王镛先生适时提出‘艺术书法’论,表明了‘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书法必将超越书写时代的日常实用水平而上升为更高层次的艺术范畴。”“传统的书画篆刻作为融入中国人血液的文化基因,必将进入更深层次的艺术精神探求。如何对其艺术内核深入挖掘,这是亟待普及、宣传和引导的现实命题。王镛先生及其学生的探索也正可说明今日这门传统艺术之曲高和寡,此次展览在某种程度上亦是‘艺术书法’主张的现场诠释与解读。”邹涛认为。

        在开幕仪式上,王镛先生表示,举办此次展览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让作者、师生和书画篆同道者之间通过交流得到提高。他指出,近40年来,我国书画艺术热度持续增长,跟展览的作用分不开,“展览给了作者压力,这是好事,作者都希望把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

        王镛先生表示,时隔15年再来东莞,感受到东莞的城市建设等方面变化很大,文艺氛围也不错,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北方和岭南有差异,交流起来更容易”。他认为,东莞不仅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实际上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尤其中在书画艺术领域,清代的居廉、居巢开创的岭南画派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中西文化融合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王镛还表示,这次展览主要目的是艺术交流,南北两地创作者在有差异的交流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180年前,东莞虎门成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之门,从此,中国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从此站起来;40多年前,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诞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惟幕,演绎了春天的故事,东莞人率先富起来;时至今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东莞作为湾区东岸的中心支点,得天时地利人和,美好前景令人期待。

        周汉标还表示,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湾区的几何中心位置。东莞凭着发达的生产制造业和繁荣的对外贸易平台,在全球拥有较强的文化辐射力。组织国内名家开展艺术交流展览,更是借助大湾区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典范。

        在“一带一路”文化输出时代,能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输出形态,唯有基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能够代表国家文化输出的,首选的就是在传承中创新的中国画、中国篆刻和中国书法。

        参观展览过程中,也有业界专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体,全球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向粤港澳大湾区转移。而粤港澳大湾区也将继续走引进的道路,用良好的前景和政策吸引大资本和一流人才进入艺术产业。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中国书画名家东莞艺术交流沙龙活动”,参展艺术家以及来自广东、东莞的书画艺术家们现场进行艺术创作和交流探讨。此次展览展期延续至5月18日。( 林 川 莲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