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帖 | 宋高宗赵构《暮春三月诗帖》
宋高宗赵构像
宋高宗赵构政治上平庸无能,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赵构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书史每艳称父子书家,前有羲献父子、欧阳父子、米氏父子,其实赵佶与赵构也完全称得上父子名家。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真草嵇康养生论》及《光明塔碑》等。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又云”高宗善真行草书,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
宋高宗赵构书法《暮春三月诗帖》,绢本48.7X7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迹是宋高宗以楷书书写杜甫的七言律诗《即事》,又名《暮春三月诗帖》。此一诗帖以中锋书写,通幅看来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统一,令人看来赏心悦目。杜甫这首七律的意境如画,高宗笔墨洗鍊,二者可说是相得益彰。诗後原来还有元代赵孟頫为此诗作的图,可惜已被人裁去。
《即事》是唐代诗人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他写《即事》诗时正滞留峡中,这“虚无只少对潇湘”句正是他东下意念的自然流露。正如他在《暮春》诗中写“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一样,所以这种荡开作结更显得情景交融。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裏。虚无只少对潇湘。
杜甫像
宋高宗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晚年时退休,这段时期所作的楷书,多典雅圆融,端正停匀,有一种飘逸潇洒的趣味。这幅作品不仅接近这样的风格,因诗幅後还有高宗在位时的用印(御书之宝),因此推测它书写的时间应距退休时间不远。
宋高宗行书《赐岳飞批剳卷》
赵构初学黄庭坚,后改学米芾,至终以追摹魏晋法度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元朝书法家赵孟頫早年即以宋高宗书法为榜样。即位后,力学唐人如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现存的《岳飞敕》、《徽宗御集序》均可见虞褚二家的影响。赵构书法的黄金时期是他退为太上皇之后,据《宋史》卷三十二《高宗纪》”绍兴三十二年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称太上皇,退处德寿宫。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于德寿殿,年八十一”。绍兴三十二年,赵构55岁,也算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从危困的局势和繁冗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在以后的26年里,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书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六朝,”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翰墨志》),经过屡易典型之后,终于确定了自家面目。《草书〈洛神赋〉》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赵构草书 《洛神赋》
赵构年少时即醉心书道,赵构在其《翰墨志》开篇即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又云:”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赵构楷书《徽宗文集序》(局部)
赵构自己善学《兰亭序》,便赠之与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让宋孝宗学书。一时间,以高宗为中心,南宋几乎掀起了一个学书高潮。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