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大家”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
2019-02-14 14:04:17 来源: 点击:
不久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大换届,这本是一件平常事,但却引发了书画收藏市场上的巨大波动。前任主席、副主席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瞬间腰斩,甚至跌至原价的1/3、1/4;而新任领导的书画价格,则迅速攀升……一时间,那些收藏者有的被套牢没商量,有的人则庆幸自己提前甩锅,更有消息灵通人士押宝入手新任领导书画,炒家、庄家也忙得不亦乐乎。书画市场的“官本位”现象愈演愈烈,从协会理事、副主席到主席,官大一级,价高一格,也导致各地美协、书协换届时你争我夺、乌烟瘴气。
换届就掉价,只看官衔不论艺术价值
“一位河南老板花5000万元买了美协主席一幅国画,因公司缺钱想出售,结果从河南到北京,价格一路降到500万元都没卖出去。”收藏家、评论家慧民告诉记者,花大价钱买美协领导作品的人不少,这些作品近来都贬值惨重。
美协、画院有资源的北京画商刘一说:“我手上有两幅前任美协副主席的画,是朋友托我买的,现在又找我帮忙出手,可打了对折也没有人要。”他对此也很无奈,“买家不只看官衔,还有在不在任,至于画得怎样倒不是太关心。”他觉得有个别美协领导的画还不错,但是人一退下来了,价格就哗啦啦地往下掉,倒是有不少人找他想买新任美协领导的画。
某位画家成为美协核心领导后,有人就开始大量囤积他的画作,尤其是来自领导家乡的买家。因为那里的行情会最好,在领导任期的10年内,作品价格会连年看涨而且不愁销路。很大一部分字画是被当成“礼品”、“人情”,也就是说,买画和收到字画礼物的人,大多并不太懂字画,但是他们分得清美协书协主席、副主席、理事的份量,也就能搞清对应的价格,从而明确自己利益交换的筹码。
不过,也有一些初入门的收藏者知道谁是真正的艺术家,谁是狐假虎威。有的企业家难得有时间与精力研究收藏的专业问题,反正资金不是问题,先捡名头大、市场行情好的买,大不了花钱买教训。对于那些以书画送礼的人来说,官衔就是最好的包装,哪管作品是否名副其实,只要那人别太快从协会领导职位上退下来就行。而接受书画礼品的人,多数人都不想长期收藏,更愿意短期转手变现,官衔大的作品会更容易一些。
与此对应,书画市场上形成了一套以官衔为基准的定价模式: 美协或书协主席的一个价,副主席的一个价,理事的一个价,会员的一个价,按照等级的不同明码标价。有业内人士认为,正因为有这种标准化的定价模式,无论你懂不懂画,都能像买普通商品一样买画,只不过一旦美协书协换届了,整套价格体系就得重新洗牌,甚至退任主席的画价可能跳水,变得跟会员一个价了。
“美协主席、副主席等可以不是美术家,其头衔大小与艺术水平高低无关。”慧民认为即便有的美协主席们也曾是美术工作者,但当了官后往往不能潜心创作,而且官职越高越没有时间精力研究和创作,所以往往官职升了,水平没升,甚至官职越高,基本不练功了,导致水平越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很多作品几十年后只能是一堆垃圾。”画家田野一直拒绝加入任何协会、画院,他说无意贬低各级美协、画院的官员们,有些领导也会画出好的作品,但这种专业的领导太少了。他相信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靠作品说话,而不是官衔、头衔。
“官崇拜”背后,击鼓传花的多方利益链条
已故著名画家吴冠中在2010年曾经直言批评美协、画院的弊端。很多画家都想进美协,他们千方百计与美协官员拉关系、拍马屁,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官职,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或者进画院吃皇粮当专业画家,把画价炒上去。
尽管如此,仍然有收藏者扬言说,自己只收藏各级美协副主席以上的东西。在他们看来:美协主席的作品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的作品比秘书长的好,秘书长的作品比普通会员的好。这样一种官崇拜的收藏观念导致美协书协官员扎堆。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2013年的那次换届风波至今都令人瞠目结舌,原因是书协主席、常务副主席等领导加起来足足有64位之多(两人为兼职),成员中多数是退休或在职的政府官员、企业家。此种做法并非陕西省书协独创,在全国的艺术协会中已成普遍现象。
一个并没什么实权的“虚职”,竟如此受青睐。对比收藏市场上,各书协、美协、画院领导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的作品行情,不难看出“官衔”背后的利益推动。艺评家、独立策展人朱其曾披露,一些国画官员年收入几千万甚至上亿,他们是各地的美协主席、画院院长们,他们的画是不上画廊也不拍卖的,都是别人拎着现金在家中直接交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法界人士表示,书协比美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懂书法的人也能进入书协,只要当上一官半职,作品立马就非常好卖,一个字几千、几万元。“现在没有书法家了,写字就是写钱”,权钱交易已经不是书画界的“潜规则”,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官崇拜”对艺术圈、收藏圈的扭曲已经根深蒂固,以官职、头衔定价的价值体系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导致一些想暴富的画家不惜重金花钱买官。官方的书协、美协可不是随便什么人掏钱就能进的,要谋个官衔就更难了,没背景的人很难进入艺术官场。
北京一家民办国家书画院投其所好,将“副院长”官职主动送上门,谁愿意当掏钱就行;很多书画家都隔三岔五地收到过类似评官、评奖的通知;在一些展览等艺术活动上还会有人发类似的“小广告”,不过这些单位团体送上的头衔、名誉,大多是以收费为前提的。
书画圈的“官崇拜”就好比皇帝的新衣,画家、买家、炒家和庄家都不愿意戳穿这个泡沫,只要协会领导不换届,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一旦换届了,那么最后一个拿着的人就得为此买单了。“官本位艺术品市场误导伤害了真正的收藏者和投资者”慧民说,收藏者自己要学习研究书画,有靠谱的艺术鉴赏水平;如果抱着官本位思想不放,投资必然血本无归。
换届就掉价,只看官衔不论艺术价值
“一位河南老板花5000万元买了美协主席一幅国画,因公司缺钱想出售,结果从河南到北京,价格一路降到500万元都没卖出去。”收藏家、评论家慧民告诉记者,花大价钱买美协领导作品的人不少,这些作品近来都贬值惨重。
美协、画院有资源的北京画商刘一说:“我手上有两幅前任美协副主席的画,是朋友托我买的,现在又找我帮忙出手,可打了对折也没有人要。”他对此也很无奈,“买家不只看官衔,还有在不在任,至于画得怎样倒不是太关心。”他觉得有个别美协领导的画还不错,但是人一退下来了,价格就哗啦啦地往下掉,倒是有不少人找他想买新任美协领导的画。
某位画家成为美协核心领导后,有人就开始大量囤积他的画作,尤其是来自领导家乡的买家。因为那里的行情会最好,在领导任期的10年内,作品价格会连年看涨而且不愁销路。很大一部分字画是被当成“礼品”、“人情”,也就是说,买画和收到字画礼物的人,大多并不太懂字画,但是他们分得清美协书协主席、副主席、理事的份量,也就能搞清对应的价格,从而明确自己利益交换的筹码。
不过,也有一些初入门的收藏者知道谁是真正的艺术家,谁是狐假虎威。有的企业家难得有时间与精力研究收藏的专业问题,反正资金不是问题,先捡名头大、市场行情好的买,大不了花钱买教训。对于那些以书画送礼的人来说,官衔就是最好的包装,哪管作品是否名副其实,只要那人别太快从协会领导职位上退下来就行。而接受书画礼品的人,多数人都不想长期收藏,更愿意短期转手变现,官衔大的作品会更容易一些。
与此对应,书画市场上形成了一套以官衔为基准的定价模式: 美协或书协主席的一个价,副主席的一个价,理事的一个价,会员的一个价,按照等级的不同明码标价。有业内人士认为,正因为有这种标准化的定价模式,无论你懂不懂画,都能像买普通商品一样买画,只不过一旦美协书协换届了,整套价格体系就得重新洗牌,甚至退任主席的画价可能跳水,变得跟会员一个价了。
“美协主席、副主席等可以不是美术家,其头衔大小与艺术水平高低无关。”慧民认为即便有的美协主席们也曾是美术工作者,但当了官后往往不能潜心创作,而且官职越高越没有时间精力研究和创作,所以往往官职升了,水平没升,甚至官职越高,基本不练功了,导致水平越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很多作品几十年后只能是一堆垃圾。”画家田野一直拒绝加入任何协会、画院,他说无意贬低各级美协、画院的官员们,有些领导也会画出好的作品,但这种专业的领导太少了。他相信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靠作品说话,而不是官衔、头衔。
“官崇拜”背后,击鼓传花的多方利益链条
已故著名画家吴冠中在2010年曾经直言批评美协、画院的弊端。很多画家都想进美协,他们千方百计与美协官员拉关系、拍马屁,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官职,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或者进画院吃皇粮当专业画家,把画价炒上去。
尽管如此,仍然有收藏者扬言说,自己只收藏各级美协副主席以上的东西。在他们看来:美协主席的作品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的作品比秘书长的好,秘书长的作品比普通会员的好。这样一种官崇拜的收藏观念导致美协书协官员扎堆。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2013年的那次换届风波至今都令人瞠目结舌,原因是书协主席、常务副主席等领导加起来足足有64位之多(两人为兼职),成员中多数是退休或在职的政府官员、企业家。此种做法并非陕西省书协独创,在全国的艺术协会中已成普遍现象。
一个并没什么实权的“虚职”,竟如此受青睐。对比收藏市场上,各书协、美协、画院领导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的作品行情,不难看出“官衔”背后的利益推动。艺评家、独立策展人朱其曾披露,一些国画官员年收入几千万甚至上亿,他们是各地的美协主席、画院院长们,他们的画是不上画廊也不拍卖的,都是别人拎着现金在家中直接交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法界人士表示,书协比美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懂书法的人也能进入书协,只要当上一官半职,作品立马就非常好卖,一个字几千、几万元。“现在没有书法家了,写字就是写钱”,权钱交易已经不是书画界的“潜规则”,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官崇拜”对艺术圈、收藏圈的扭曲已经根深蒂固,以官职、头衔定价的价值体系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导致一些想暴富的画家不惜重金花钱买官。官方的书协、美协可不是随便什么人掏钱就能进的,要谋个官衔就更难了,没背景的人很难进入艺术官场。
北京一家民办国家书画院投其所好,将“副院长”官职主动送上门,谁愿意当掏钱就行;很多书画家都隔三岔五地收到过类似评官、评奖的通知;在一些展览等艺术活动上还会有人发类似的“小广告”,不过这些单位团体送上的头衔、名誉,大多是以收费为前提的。
书画圈的“官崇拜”就好比皇帝的新衣,画家、买家、炒家和庄家都不愿意戳穿这个泡沫,只要协会领导不换届,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一旦换届了,那么最后一个拿着的人就得为此买单了。“官本位艺术品市场误导伤害了真正的收藏者和投资者”慧民说,收藏者自己要学习研究书画,有靠谱的艺术鉴赏水平;如果抱着官本位思想不放,投资必然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