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了16个篆字,成功入国展!

2019-01-30 15:35:18 来源: 点击: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征稿启事发布后,我就开始着手投稿作品的准备。先找来展览征稿启事,认真解读展览的各项要求。

        我从2012年开始接触篆书,主要以临习西周《毛公鼎》铭文为主,兼习其他金文。这些年我在全国书法展赛中入展、获奖的作品都是篆书。中国书协对于展览评审的基本方针是“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有了这个基本方针,准备作品时就有了大方向。我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投稿作品的创作,去年的5、6月份,我以临习为主,前后通临《毛公鼎》铭文不下十遍,其中有实临,也有意临,实临意在回归经典,意临则寻找创作灵感。


袁长新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入展作品 篆书对联
规格 180cm×24cm×2
帝子长洲仙人旧馆 将军武库学士词宗

        7月份开始进入到创作阶段,创作首先要选好书写内容。为了避免唐诗宋词等容易扎堆的内容,我从《滕王阁诗文广存》里找了数首古人咏滕王阁的七言诗,作为创作主体,以期在内容上不和别人撞车,又不过于生僻。

        创作内容确定后,我先打了个小稿,把能准确写出的大篆写好,生僻的字通过查工具书补上。篆书创作之难,难在字法,我崇尚自然、易懂、通用、统一的用字原则。

        同一个字在工具书里有时会有多种写法,我通常在小稿上把每个字的多种写法都标注上,在创作时就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照顾上下连贯时就会选取合适的字法,尤其到转行书写时更要注意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篆书创作要特别小心用字的准确性,有争议的字尽量避免使用。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就正式着手进入创作。因为白天工作繁忙,小孩放学回家又比较吵闹,我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进行创作。窗外蝉鸣声声,偶有汽车驶过,关闭手机,我把准备好的小稿摆在桌前,试写一纸后,三首诗的字数刚好,感觉个别地方处理欠妥,就把三首诗的前后位置做了颠倒,进行了多种组合的尝试,看哪一种效果最佳,一口气连写了六七件。

        为了书写的方便,我一般将六尺整纸对裁为两半,写完之后再送装裱店粗略地托一下底,因为要考虑托底的时间,我一般会在距展览截稿前2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作品的创作。

        从滕王阁回来后发现新买的产于安徽泾县的银灰色粉彩宣很好看,就在《滕王阁诗文广存》中选了几副八言联用《毛公鼎》铭文的笔法一挥而就,感觉比较满意。

        这种粉彩纸质比一般的宣纸厚,六尺屏写对联也不用拼接。用小行书在楹联右边注上联语释文,左边落上年款和姓名,也是平常习惯的自然书写,在章法上也没有过多考虑展览效果。

        一般来说,少字作品在评选时比多字作品吃亏些,章法、字法、墨法等方面都要没有太大的毛病,要经得起评委的细细审读,这也是大多数作者不愿意冒风险的原因。但只要写得好,少字作品又比多字作品更抢眼。你想想,在一大堆多字作品里,突然来一件少字作品,顿时会让人眼前一亮。我写了七八年篆书,应有挑战少字作品投稿的勇气。

        在距截稿一星期左右时,我选了一件《古人咏滕王阁诗三首》的六尺中堂和清人阮元所撰关于滕王阁的八言联六尺屏(如图)快递寄出。

        不久看到中国书协公示的入展名单里有我。展览开幕时,得知我入展的作品是八言联六尺屏,这是我第一次以大字楹联入选国展,感谢评委老师们对我作品的认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深入传统,争取以更大的进步来感谢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我的师长和亲朋们!

(原标题为“厚积薄发 水到渠成”。)


(供稿:2019《书法报》第3期)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