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范后世的东汉墓碑,究竟美在何处?

2019-01-15 14:50:37 来源: 点击:
        墓碑如同逝者的一份名片,已然成为中国古代丧葬文化和书刻艺术的见证。它记述着逝者的生平及功德,默默伫立千年,折射出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照。


东魏 《高湛墓志》 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东汉时期,墓碑大量产生,所以学者一般多主张墓碑始于东汉。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即云:“自后汉以来,门生故吏多相与立碑颂德矣。”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相继把持朝政,豪门大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厚葬之风盛行,大建棺椁,大筑陵墓,葬仪“竞为华观”,为“树碑热”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

        同时,东汉政权在思想上提倡经学,宣扬忠孝,表彰气节,引用谶纬以稳定封建秩序。称美先祖,文饰死去的亲人,此乃孝行。墓碑碑文便是向社会宣扬孝道,向众人显示孝行的绝佳载体。


汉《郑固碑》 拓本

        东汉墓碑的形制一般可分为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碑首与碑身连在一起,底部插在碑座顶上的榫槽内,有些墓碑没有碑座,直接插在土里。碑座大多为方形,一般不加雕饰。碑身是碑的主要部分,多为长方形竖石,碑身各面都有名称,正面称为“碑阳”,背面称为“碑阴”,两侧称“碑侧”,一般将靠近碑阳文首行的一侧称为“右侧”。碑首根据其外形分别称为圭首、圆首、方首三种样式。圆首碑浑厚内敛,体态醇和;圭首碑形制尖锐,少作雕琢;方首碑平和规整,朴实简洁。

        个别墓碑碑文四周点缀波浪状几何纹等图案。纹饰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纹饰,以“四神”为主。在雕刻技法方面多采用线刻、减地阳刻塑造形象,简洁、朴茂,与形制体例呼应,突显文字的主要功能,具备东汉的整体时代风貌。


东汉 《鲜于璜碑》 碑阳及碑阴拓本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

        从东汉的碑文来看,其文体也正式定型自成一格。一篇较完整的诔文,文字内容多达千字左右。碑文一般分为序和铭两部分,序主要用散体写墓主的生年、籍贯、家族世系、生平事迹、卒葬日期。常见的体例以四言韵文颂辞写成,文体显示出汉代诗赋等文体的影响,用韵语形式高度概抬前面散文体所述内容,赞颂墓主的功德,对死者表示哀悼。


东汉 《王舍人碑》拓本

        当时社会各阶层对书法艺术普遍爱好,隶书更臻纯熟,有了专供铭石的书体八分书。八分书工整华美、笔法丰富、装饰性强、易于辨认。由于年代、书写者和刻工的不同,墓碑上的字体各显肥瘦大小,结体运笔,变化无穷,各尽其妙。

        《景君碑》(汉安二年,143年)结体方整宽博,《孔谦碑》(永炭二年,154年)起伏雄放,《鲜于璜碑》(廷熹八年,165年)整齐秀美,《衡方碑》(建宁元年,168年)结构端直,《王舍人碑》(光和六年,183年)婉转峭丽,各具特色。


东汉 《袁安碑》拓本

        此外,东汉中期的两通墓碑《袁安碑》和《袁敞碑》用篆书刻写,不过笔迹与秦篆差异较大,碑文字中对秦篆的讹变不少,“结体方,线条多曲势,是汉人写小篆较典型的风格”。再者,东汉墓碑的碑额也以篆书为多,隶书为少,故也称“篆额”或“题额”。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