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 | 我最想和石涛聊聊

2018-12-24 14:43:15 来源: 点击:


        范迪安:千篇一律的美,不叫美!

        范迪安:我们看到美的图像能够快而直接地打动心灵,让人们感觉到除了自己眼前的天地田园之外,还有许多想象的世界。



石涛《深山秋水图》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越是没有功利的审美,你就越能够获得美的魅力和力量,也对美好的世界报以更多的憧憬。

        问:如果给您一次穿越的机会,您最想与哪个时代的,哪一位艺术家,面对面地去批评一下他的作品?

        范:这个题目我喜欢。其实在我这个专业领域里,经常是与古对话的。如果说穿越,也不用穿越太远,就穿越300年吧,与石涛进行一次对话。他提出绘画应该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样一个像生命的成长过程。他好像有点先知先觉,他预示着现代社会里我们可以看到了艺术作品的发展。如果我和石涛对话,我们一起来预测600年后,也就是再过300年以后的未来,也许这很有意思。

        看待一幅艺术作品,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前两年我在梵高最后生活的地方住了两天,就一个人在那里走访。走的过程中我发现熟悉的梵高画中的景象就在那里。那片麦田还在那里种着,梵高当年画的那些乌鸦还在飞,这就是穿越。你感觉到在这里你看到了你和梵高同一个视觉、视点看到的同一片麦田和天空。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震撼,大概审美就给人一种享受加震撼的混合。



清 石涛 秋江独钓图


        问:怎样看待千篇一律的美?

        范:千篇一律就不叫美,现在出现的千篇一律的追求,甚至一种风靡,肯定是一种误区。随着我们社会文化宽容度的增加,随着人们在美的观念上更加个性化。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就越来越能够容忍或者说承认各种存在,彼此的欣赏是审美很重要的出发点。

        问:设计师如何与客户沟通审美标准?

        范:这个问题可能是设计专业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和客户沟通。最好的办法是你先准备一些设计的书籍杂志送给他,让他先去看一看,再坐下来跟他谈。你首先先要把他有关设计的,通常讲的品位,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果在品位上与你落差太大,那么到头来就是他很痛苦,你更痛苦。虽然听起来不现实,但是如果设计师坚持这一点,真正的客户会非常尊重你,要不然他就是个伪客户。在当今的社会中,设计非常重要,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加强设计,特别是能把设计和我们的制造结合在一起,那就真正是真正的中国创造。



清 石涛 秋江泛舟图


        问:怎样看待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作品?

        范:当我们面对艺术的大千世界,困惑总是多于欣然接受,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是我们可能自身的整个艺术知识还不够完全支撑。第二个的确是有一些被称作艺术家的人,可能没有真正的从事艺术的研究。他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认为是功到渠成了。但实际上,艺术的创作是要经过磨练的。当然另一方面,也需要所有的观赏者去多做一些了解。

        我还想说,为什么我一开始讲大家不要盯着手机屏幕看,因为手机屏幕的看画只是看个大概。艺术品一定要去看原作,看原作才能近看、远看、宏观的看、微观的看,尤其是安安静静地往里面看。这样你就能够对这个画,这个作品有更多的认识。如果是雕塑的话,你还可以围着他看,所以贴近原作是非常重要的。



清 石涛 望远图 桐荫书屋图 


清 石涛 荷花 


清  石涛 春江垂钓图 


清 石涛 独树老夫家


清 石涛 松涧听泉图 立轴 纸本 


清 石涛 1684年作 松壑听泉图


清 石涛 江村消夏图 


清 石涛 兰竹当风 立轴 纸本 


清 石涛 兰竹芝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清 石涛 山水小景四帧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