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笔下的佛

2018-12-12 10:43:08 来源: 点击:
        艺术精神,得益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因此他的画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无量寿佛

        齐白石人物画之名,远早于山水画与花鸟画。早年的齐白石曾在寺庙里摹绘木雕神像,后来的创作中又融入了梁楷、陈洪绶等传统文人笔墨语言,丢掉具体的佛像技巧,转而通过抽象的语言参悟佛教的义理,受到广泛欢迎。


无量寿佛

        这一类人物画用笔减而富有意趣、形象简而蕴内涵,稚拙而纯朴、凝练而平和。无论采取何种表现方式,他所传达给世人的始终是一种真实而夸张的天趣,一种纯真的生命力。

        画作绘一左前侧佛坐像,双臂前屈,背部佝偻,以墨写须眉,发丝的盘结勾曲纤纤毕见;以墨线勾画身体及衣褶,笔墨凝练简约,线条自由率意,以墨色浓淡干湿表现出袍服的质感和衣纹转折的关系。

        佛的身体藏于宽袍大袖之中,无过多细节点缀,具有圆融的佛法智慧;面部清瘦,双眼圆睁,似有所悟,鼻子隆起,下巴突出,耳垂拉长,作“张口几欲言”之状,既有庄严肃穆的“法相”,又不失幽默诙谐。其笔法粗简尚意,笔笔准确到位,佛唇周围的浓须和硕大的耳环又暗示了他异域的身份。


无量寿佛

        19世纪20年代,齐白石的人物画多以佛道仙人为主,此帧《无量寿佛》即作于此时。齐白石的人物画往往执笔涂抹,不入常格,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此画写一趺坐的无量寿佛,造型生动传神,笔墨凝练简约,线条自由率意,以墨色浓淡干湿表现出袍服的质感和衣纹转折的关系。

        画左上方是典型的由《天发神忏碑》与《三公山碑》一脉相承的“无量寿佛”画题,增强了画面的气势,与画像相得益彰。无量寿佛又称长寿佛,是阿弥陀佛的化现。这是齐白石笔下的最受欢迎的创作题材之一。它不仅寄寓了画家祈愿佛陀加持众生健康长寿的美意,同时也迎合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民间净土宗信仰风尚。


观音像立轴 庚申(1920年)作

        古今写意人物画,有能似而不求似者,有不能似也不求似者,齐白石无疑当属前者,他不同于那种玩笔墨游戏的画家。他画过肖像,有写实的功夫垫底,把握特征能力很强,又注意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因此他笔下人物总是有较多面目,神情姿态亦较丰富、鲜活。用笔随意、不拘格法、朴拙老辣、简约直率,略于写形体貌却精于传神达意,同时幽默天真,饱含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意趣,这可谓是齐白石大笔写意人物画的基本风格。

        客谓余画观音大士,何以美丽而慈祥?余曰:须知大士即吾心也。——齐白石


观世音菩萨像镜片 设色纸本 1921年作

        齐白石的观音画目前传世的仅六、七件之多,多是收藏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中。白石老人怀着极其虔诚之情精心绘制的此件《观音菩萨像》是其佛释画作的精品。

        画中观音大士手持净瓶立于云端,衣袂飘然,慈眉善目,表情生动,正如白石曾经写道的:“客谓,余画观音大士何以美丽而慈祥?余曰:须知大士即吾心也。尽心力所作的画,怎能不打动人心呢?” 

        这幅《观音菩萨像》以白描线条画出。画中那些看似随意的简单几笔衣纹实际上是经过无数次提炼,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凝练流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颇具吴带当风之神韵。




十六应真图像册页 纸本 1922年作(330万元,2006年9月中安太平)


达摩祖师 1922年作(400万元,2011年11月北京匡时)

        通常齐白石画达摩均坐於蒲团之上,少有直立像,此为创新之作。达摩面部的刻画,造型夸张,笔墨概括,用色单纯,观者一望便知是老顽童式的诙谐之作,令人难以忘怀。它的确达到了陈师曾此前劝告他所说的“变通画法,要独创风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