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莫测的王铎写意书风,到底要怎么欣赏?

2018-11-28 16:35:16 来源: 点击: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王铎有“神笔”之誉。他平生最好临帖,几乎临遍了当时他能收集到的所有刻帖,擅长真行草隶各体,以行草最为著名。

清 王铎《杜甫秋兴》卷 (局部)1646年 广州美术馆藏
清 王铎《杜甫秋兴》卷 (局部)1646年 广州美术馆藏

        王铎擅于布局取势,章法奇特,提倡取法高古,开展复兴书坛的活动,一扫明末书坛因循守旧之气,开创了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格局。

        一时间,纵横跌宕、雄奇变化、真力弥漫、气势开张的书法风格成为风尚。
 
清 王铎《题野鹤陆舫斋》(局部)1650年 湖北省博物馆藏
清 王铎《题野鹤陆舫斋》(局部)1650年 湖北省博物馆藏

        与前代书法相比,晚明书法更追求视觉性,王铎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书家之一。在他所写的诗稿中,有很多古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甚至还有改造字。

        这些字现如今已很难再见到,给阅读和研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就书法的欣赏性和视觉性而言,这些单字的使用确保了王铎书法的整体性和观赏性,也突出了“写意”的特点。
 
清 王铎 《为葆光张老亲翁书》诗卷(局部)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为葆光张老亲翁书》诗卷(局部)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如此一来,王铎的大写意书法显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既然在识读上有障碍,那么该如何品评和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呢?

        从书写层面,我们可以从用笔、用墨、结体和章法四个方面整体把握王铎书法的特点,“变、涨、险、奇”是王铎异于同时代书家的重要特质。

1.用笔求“变”

        王铎求变,以气驭笔,以势铺墨,连绵大草,气势惊人。在运笔过程中又有变化,线条异常干净、劲健,忽粗忽细,时方时圆,出锋、抢笔、飞白、牵丝无一败笔,有着惊人的驾驭能力。

        看其书法则错落有致,正欹相生,通过粗细、润燥对比强烈,给观看者带来惊奇的视觉效果。作为为雄强一路的代表,王铎的大幅草书作品,的确有惊心动魄的感觉。
 
清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首都博物馆藏
清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首都博物馆藏

2.用墨求“涨”

        王铎创新性地使用涨墨,使笔画自然渗化,造成一种模糊、混沌、残缺的美。在墨法上,王铎以浓取神、以润求妍、以干得险、以淡调和,书写时用水用墨上但求变化,任其浓淡,妙会天机。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局部)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3.结体求“险”

        在结体上,王铎的书法结体紧密,姿态欹侧,追求奇险又能纵敛适宜,刚柔相济,通过正欹、聚散、伸缩等夸张组合,大开大阖而富于动感。

        50岁前,王铎显得过于匠心,50岁以后,王铎书法结体由狂怪转向自然,用笔由鼓努为力转向沉着内敛,点画渐趋温润,呈现出浩荡壮阔的态势。
 
清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 (局部)1650 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 (局部)1650 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4.章法求“奇”

        总体来说,王铎的书法布局大小参差、刚柔相济,丰富多样。

        王铎主张“极势”,不仅追求书法的视觉张力,而且书写内容也是出“奇”,把临帖“混”为创作,避讳一些寓意不佳的字词句,把几种法帖拼合在一起,根本无法读懂意思,是一位视觉优先的“当代艺术家”。

清 王铎 《临王羲之〈知足下帖〉》(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王羲之〈知足下帖〉》(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考量,王铎的变化多端的奇崛书风与他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让人“眼花缭乱”、强调视觉性的写意书风并非空穴来风。
 
清 王铎 《临柳公权〈辱问帖〉李邕〈晴热帖〉》16.4cm×52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柳公权〈辱问帖〉李邕〈晴热帖〉》16.4cm×52cm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之交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江山易帜的特殊时代,造就了王铎充满矛盾而苦难深重的内心世界,同时又激发了他强烈的艺术创造欲。他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清朝统治集团中又受到诸多猜忌和防范,故国楼台、功名理想烟消云散,精神上的压抑和折磨使他寄托放怀于书法艺术,书法成为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最终门径。

        这种倾注和释放,使王铎的书法艺术开创出魏晋以来全新的视觉面貌,在“二王”的艺术审美外建立起磅礴雄强的视觉冲击力。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绫本 首都博物馆藏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绫本 首都博物馆藏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王铎以其独特的书风和书学成就,确立了他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他的书法艺术,突破了魏晋以来长期寄寓书法中的宁静娴雅的书斋氛围,它们是挂在高堂华屋供人欣赏的,是艺术家特意创作的,同时体现出书画艺术的社会性功能。
 
王铎书法作品欣赏
 
清 王铎 《杜甫<空囊>》227cm×53.4cm 1650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杜甫<空囊>》227cm×53.4cm 1650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汝帖〉》 245cm×53cm 1646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汝帖〉》 245cm×53cm 1646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更寒》238cm×54.4cm 1649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更寒》238cm×54.4cm 1649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日夜思乡信》237cm×53.4cm 1651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日夜思乡信》237cm×53.4cm 1651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王羲之〈知足下帖〉》229cm×49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王羲之〈知足下帖〉》229cm×49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郗愔〈丞庆帖〉》 230cm×51cm 1650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郗愔〈丞庆帖〉》 230cm×51cm 1650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郗愔〈丞庆帖〉》 253cm×51cm 1646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临郗愔〈丞庆帖〉》 253cm×51cm 1646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258cm×52cm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王铎 自作诗《净业寺西洲》258cm×52cm 1642 年 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改编自《中国美术》2017年第6期

作者:余良峰 《王铎:“铎铎”逼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