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碑 | 《崔元二墓志》

2018-11-07 17:00:34 来源: 点击:

        崔元二墓志》,唐元和七年,高56厘米、宽5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崔元二墓志》拓片 


《崔元二墓志》拓片局部 


《崔元二墓志》拓片局部 

清刚雄秀  遒劲丰润

文/
赵启斌
 
        《崔元二墓志》全称《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卢公夫人崔氏墓志铭》,原石出土于洛阳邙山北,为李根源“曲石精庐”旧藏,后入藏南京博物院,为南京博物院重要的金石碑刻藏品之一。

        《崔元二墓志》写成于中唐元和七年(812年),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的这一时期,大约七十年左右的时间,是唐代楷书高度成熟、法度全面完备的一个历史时期。此时期的楷书完全脱离了隶书、篆书的影响,后世楷法规则全部具备,使人充分感受到宋元以来非常熟悉的楷书书法以及来自唐代创法的成功。这是唐代在楷书方面进一步发生变化的一个时期,预示着新的书法变革和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崔元二墓志》创作的时代同时也是欧阳询、颜真卿等人书法产生影响的时期。从《崔元二墓志》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欧阳询、颜真卿书法的一些精神气息和审美特色,笔画规整严谨、结体紧凑而又不失疏朗的空间布局妙趣,营造出疏朗爽健、宽博雄秀的审美意境。同时,《崔元二墓志》书写的年代也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早年活动的时代,此时柳公权已经33岁,正处于风格渐趋形成、即将进入朝廷并以书法供职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的前夜。《崔元二墓志》所具有的审美风格以及柳宗元具有主导性影响局面的出现,显然不是独特的现象,是由于盛唐审美风尚以及长期以来书法的发展变化,才导致这一审美气质和精神情调出现。

        《崔元二墓志》在章法上注重平稳、宽博的布局原则,呈现出茂密、疏朗、平正的分布特色,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很注意留出均匀的面积,显得疏而不空,密而有度,呈现出稳妥、匀称、均衡的布局特点。此外又有意无意地留出八九处留白,不书文字,更增加了疏朗宽阔的审美气息,对整齐划一、规整的空间加以变化,打破了过于注重法度而导致的呆板、平整、壅冗之感,平稳中见变化,呈现出稳健、清整、峻朗的审美境象。《崔元二墓志》在结体、间架结构上亦颇有特色。结体严整平和,字形略有加长,但整幅主要通过原有形态进行结构,没有太大的夸张变形,而且字形变化的幅度也不大。由于受欧阳询严密峻整、向中宫收缩造型结构以及颜真卿注重宽博取势造型结构的影响,在结体上亦呈现出宽博疏朗而又劲秀峻逸、清刚雄健的审美特质。《崔元二墓志》在行笔中多注重线条雄畅爽利的展布,下笔简捷有力、明快清新,具有中气沉厚、劲畅流利的特点。同时也非常注重方笔的运用,在方笔运用上有斩截分明、干脆爽净的运笔特点,给人以骨力洞达之感。尤其是撇捺、横竖笔画波磔分明,创造出清刚雄浑的境象。

        总之,《崔元二墓志》在整体格调上具有清刚雄秀、遒劲丰润的特色,从其中亦可以看出,其注重清刚雄健审美境象的塑造,标志着柳公权注重骨力之美、正方形间架结构的审美时代已悄然到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