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读帖时应注重气韵

2018-08-27 12:37:40 来源: 点击:
        正像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出。”所谓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只有看到了才能心慕手追。


       我们在静静读帖的时候,有如面古人的感觉,你会体会到古人书写时的状态和心境,通过这些墨迹能心灵交汇。所以,当我想读一个帖的时候,不会找资料先学习,而是用感悟的办法,心里有所得再找相关资料阅读,看看自己的体会对否。不能让这些知识先入为主,干扰了心里的神明。

苏轼《江上帖》

        北宋《宣和书谱》说:大抵饱学宗儒,下笔无一点俗气而暗合书法,兹胸次使之然也。至如世之学者,其字非不尽工,而气韵病俗者正坐胸次之罪,非乏规矩耳。大致的意思是说,知识渊博的大儒,下笔不俗的原因是因为胸怀博大,而世上的学书之人,气韵有俗气的毛病,也是因为胸怀不够博大。

        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读帖能力的高低也和学识水平有关,所以技术的学习只是开始,而学养的提升才是终身的功课。

        通过书法专业学习,我们能读懂笔法,字法,章法这些有形的东西,气韵,神采这些形而上的部分要靠反复的读帖和读书。

蔡襄《蒙惠帖》

        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论的最高标准,我们不妨通过绘画来理解书法,可能容易把这个抽象的东西讲得具体化。

        气韵可以看作内在的神气和韵味,生动则是生命力的鲜活状态。原作和印刷品的差别就在于此,字是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存在,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按照黄庭坚的定义,“”有绝俗,传神,含蓄,味外之旨的语意。

        据说,米芾年轻的时候拿着自己的作品给苏东坡看,东坡大呼要“洗眼”,意思是读古帖,把看到的俗气的东西冲洗掉。可见,每个人对韵的理解高度差别巨大。

        清朝人于令淓的《方石书画》把“韵”做了分类,会帮助我们理解。

        书画以韵胜,韵非俗所谓光亮润泽也。山谷(黄庭坚)以箭锋所直,人马应弦而倒为韵,与东坡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皆以气势挟远韵也。韵亦不止一端,有古韵,有逸韵,有余韵。古韵如周秦古器,弃置尘土,经数千年,精光不没,一旦出土,愈拙愈古,几不辨为何时典故;逸韵如深山高士,俱道适往,萧散自如,不受人羁;余韵如“看花归去马蹄香”,“蝉曳残声过别枝”,岂皆出于有意?到心手相忘,若用力,若不用力,各抒胸怀,妙不自寻。在他的观点里,“古韵”包含一切古物所体现出来的古拙,斑驳之美;“逸韵”指山林气象,超然高逸;“余韵”则指书法作品经得起长时间的品味;“远韵”则指恢弘的气势。因为具体化了,初级阶段读气韵,我们可以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

王羲之《初月帖》

        市面上的作品鱼龙混杂,怎么鉴别呢?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里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参照。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凡论书,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妇气指环佩叮当响,过于打扮;兵气指剑拔弩张,剽悍骄纵者;村气指鄙陋直白,没有内涵者;市气指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者;匠气指技术的概念化严重者;腐气指秽浊陈旧,啰哩啰嗦者;伧气指粗野鄙劣,漏洞百出者;俳气指油滑者;江湖气指玩弄自以为是的技巧,欺世盗名者;门客气是甘愿寄人篱下,没有建树者;酒肉气指佯狂使酒,对客挥毫者;蔬笋气指索然无味者,士气指书卷气,有学识者。

        读帖是意识先行,头脑里有想法才能发现,盲目的看帖,不知所以然,只会浪费时间。可能很多人把“读帖”理解为用眼睛一遍一遍的看,其实可以多种形式的,一边看一边用毛笔书写,效果更好;还可以在帖上标记出所得和发现。我的帖有些画的“乱七八糟”,但是必须要借助工具分析的,以实验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论证是否准确。


       建议一本帖可以同时买两本,有做分析用的,有临摹的。自己所写的那家,只要有的版本尽量买全,对比着看。古人哪有这样的条件啊,算起来这点钱太值了!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