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的地位孰高孰低?
2018-08-07 11:56:08 来源: 点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名句出自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汪洙的《神童诗》,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时至今日,读来依旧颇为真理。在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书法备受重视,因为好的书法能给文章润色加分,这是关乎官运的大事。
一千六百年前,书法以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形象横亘在世人面前。古籍记载,那时的人们身穿宽袖大袍,生活散淡不羁。正是这样一群不拘形迹的文人,用他们神奇的笔墨,把汉字实用性的书写带到了一个艺术自觉的书法时代。
而绘画相较而言,由于不涉及前途命运,成了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消遣方式,孔子曾经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为,国画是“游戏”,对治国平天下没有任何作用。
在古人看来,国画和书法大不一样,他们将国画家分为专业的和业余的两类,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专业画家反而不受重视。究其原因,因为专业的即“画匠”,而业余的则多数是文人。
文人画画都是小篇幅小尺寸的,以供周遭朋友把玩,如果被挂到大厅被众人欣赏品评,他们会感到耻辱。在那时的认知里,画画时匠人干的事情。所以国画在那个时候,并没有那么的值钱,也没什么人重视。
书法的境遇就好得多了,据史籍记载,王羲之的书法在其还在世时,就已经价值连城了。在当时,人人都以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为荣。到了唐代,唐太宗都成了王羲之的小粉丝儿,不过,经过数代的追捧,王氏书法都被收购殆尽。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王羲之书法,真迹寥寥,基本上都是唐人的摹本。所以说,古代书法和绘画的地位孰轻孰重,在你们心目中可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