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家法”:通过钟绍京《灵飞经》揭秘钟繇《宣示表》

2018-07-25 10:11:01 来源: 点击:
        书法人都知道,钟繇被称之为楷书鼻祖,他直接影响了二王家族及后世的书法。钟繇代表作有《宣示表》《贺捷表》等,先不论其真伪,这些刻本(二手或更多加工)其实很难准确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个人书写习惯(笔法、结字)及艺术风格。我们从小就受欧、颜等结字的影响,难免在临习钟、王时照刻本一点一画地描写,稍不注意,就会给我们的临习带来一定的误区。

        所幸,钟繇十世孙唐代钟绍京《灵飞经》有刻本与墨本流传,通过刻本与墨迹本的对照(图1),我们亦可去想象一下墨迹本《宣示表》的样子

▲图1:《灵飞经》刻本与墨迹本对比

        那么,怎么才能不被刻本呈现的姿态所束缚,去正确临习钟繇《宣示表》呢?《灵飞经》是一个最好的参考资料。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临习方法。

1握笔自然

        古人席地而坐,握笔方式不会是我们今天的五指执笔法,应该是三指执笔法。五指执笔笔杆与纸面呈90度直角,而三指执笔笔杆略有倾斜,笔杆与纸面的夹角应小于90度。三指执笔这种握笔方式相对灵活,转动快捷,所以,我们看到《宣示表》的转折处稍圆且竖画稍粗,而不是方或停转,或者重新起笔(图2)

▲图2:《宣示表》(左)与《灵飞经》

2书写自然

        从刻本《宣示表》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看到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如第6行的“圣意”,第15行的“先帝”(图3)等。从这点来说,《宣示表》的笔画之间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有些教材所说的“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笔画间有自然书写的连贯性。从钟绍京《灵飞经》墨迹本和《贺捷表》中,可以体会钟繇《宣示表》笔势的走向(图4)

▲图3:《宣示表》中的”圣意”“先帝”(右为作者所临,图5—图8右同)

▲图4:《宣示表》(左)、《贺捷表》(中)与《灵飞经》(右)对比

        毫无疑问,钟绍京看到了钟繇墨迹本,并保留其笔法和笔势,只是进入唐后字形稍平正了。因此,用钟绍京《灵飞经》的笔法、笔势参照来临《宣示表》,将会取得好的效果。

3结字自然

        临《宣示表》前,要摆脱潜意识中规范字审美的定势。如果我们用唐代的结字意识去临习《宣示表》,就会把《宣示表》临得更稳定、更端正。从第1行“所以”与第3行“况繇始以”的“以”(图5)来看,因上下字连贯的需要,出现了不同的结字方式。从第7行“深念天下”(图6),可以看出书写的自然性、笔势的连贯性,从而出现右下倾斜与左下倾斜相互依存的灵动自然的结字方式。

▲图5:《宣示表》中两个“以”字的对比

▲图6:《宣示表》中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4自然成组

        其实写字与说话是一样的,都在表情达意,正常的说话与正常的书写不会无故断句或停顿。不间断的书写,有一定连贯性,就会自然成组,如第14行、15行“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图7),第16行“粗表二事”(图8)等,都是自然书写而产生自然组别,包括墨色成组。我们看到的不是刻帖的整整齐齐,状如算珠,毫无生气。

▲图7:《宣示表》中的字组

▲图8:《宣示表》中的字组

        随着众多墨迹本的出现,以及参考钟氏家族和王氏家族后人的墨迹本,我们有理由推理出那些用“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来还原刻本上的书写方法有一定的误导性

        钟绍京看到了钟繇墨迹本才有《灵飞经》的笔法与笔势;智永看到了王羲之的墨迹本才会有《真草千字文》的自然结字与墨色自然成组。

        从钟繇《贺捷表》《荐季直表》中,更能看出单字用笔的灵动性,上下字的连贯性和墨色、结字成组的自然性。

▲(传)钟繇《宣示表》刻本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