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全国首届青年钢笔书法竞赛一等奖得主都有谁?今差
“书画圈”特选出1984年全国首届青年钢笔书法竞赛中的那十名一等奖得主,来个今昔对比,大抵能得出一些特别的经验来。
距今整整34年光景,当时的少年,如今早已步入中老年时期,最年轻的——也过了55岁了。
他们是否都还继续着年轻时的书法梦想呢?
这个现实,大约和我们所想象的有所不同。
那一届,总共评选出的十位一等奖得主,有学生、有普通职工,身份各异。分别来自陕西,河南,杭州等多个地方!
十人中有两人,先后连续三次参与了相关大赛,且都获得了最高奖项,他们是任平、顾仲安。连续三次参与、并获得最高奖项,两人的书写能力毋庸置疑,这也为他们能长期进行书法方面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任平在杭州大学毕业之后,继续攻读博士,之后在大学任教多年。而他获得三次奖项的时间,是他攻读研究生时的事儿,这不但影响了他此后的工作生涯,也是他在硬笔书法圈颇有影响力的重要事件。
相对而言,顾仲安是十人中(乃至全国硬笔书法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毕竟,他五岁时开始练习毛笔字,家教很好,书作有书卷气,在青年时期就已小有名气。而文从沈梦理解,连续数次获得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最高奖,无疑推动了他在硬笔书法领域不断出版字帖、著作的商业行为,至今他已出版字帖与专著计四十余种,名利双收且地位较高的顾仲安,是硬笔书法圈至今不能不被重视的关键人物之一。
当年的十位一等奖得主,第三位王正良,浙江大学工业管理工程学系毕业。期间,获此次钢笔大赛一等奖。之后多年,他致力于书法机构筹建、书法作品出版、书法活动开展等事业中,在圈子内颇有名气。
十位得主中有两位算正根正底的艺术类60后,他们是邱明强、唐超良,得奖时一位23岁,一位24岁。邱明强和王正良一样,同时书法名家姜东舒得意弟子,多年来坚持书法创作,笔耕不辍,深受庞中华、姜东舒等名家赞誉。
唐超良的资料相对较少,他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上海过得风生水起。
在十人中间,有两位,虽然从事事业不同,但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都生活在异国他乡。这两位是倪伟林,商伟。
倪伟林生于1957年,书法师承沙孟海、余任天,篆刻师承韩天衡、钱君陶等,正根正源,书法基础扎实。
1987年,年仅30岁,他就入选了《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这在现在看来,也是一个突出的成绩。但,刚32岁,他就远离故土,移居海外,从事书画艺术创作,并被数所高校聘请为艺术系教授。至今,他已漂泊在外,将近30年了。但他,一直从事中华文化艺术传播的工作,被媒体称为“来自东方的文化使者”!
另一位移居海外的大学教授,名叫商伟。他和其他人士不同的鲜明之处在于,他是一位纯业余的书法爱好者。
他大学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之后去哈佛大学留学,最终获得语言文化系博士学位。书法自始至终只是他的一个业余爱好。1984年,他以北大硕士在读生的身份,先后获得三项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在同学圈里一鸣惊人。但最终,他并没有将书法事业继续。圈子里没有他的传说,却为哥伦比亚大学多了一位杰出的文化教授!
1984年的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还有三人——杨汝伟、张月朗、李雁春,都是没有详细资料的人物,不过,他们当年的书法作品还依稀能找到一些。因为没有近年来的近况和采访资料,就可以料想到他们或默默耕耘在书法天地、或早已经转行了……
通过1984年十位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得主的人生经历,可以了解:虽然只是当年的一次竞赛,却实实在在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不少人一生以书法为事业、有一些人却并未借此而停步不前。34年间,不少人差别显著。书法比赛,只是短暂的一段时光。更多的艺术积淀,需要时光历练,才能展示更丰富的个人书法造诣……
从翩翩少年到白发老者,改变的,不止是人,还有那份笔下的风度,每个人大约都有不同的体会!看完本文,您会有何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