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张芝书法
张芝在水池里洗笔,在水池里刷洗竹简,待晾干了再写。如此过了5年,原先清澈的水池变成了发黑的墨池,被后人称为“张芝洗墨池”。后世称学习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也成了一则励志典故。
张芝书法《冠军帖》局部
王羲之曾敬佩地说:“临池学书,池水皆墨,好之绝伦,吾弗如(张芝)也。”前人吟咏敦煌古迹20首中有《墨池咏》一首,讲的正是张芝的故事:“昔人经篆素,尽妙许张芝。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王羲之、王献之画像
在汉代书法发展史上,张芝草书的出现标志着草书文人化传统的开端。作为文人书法的开山鼻祖,张芝草书相比于杜度、崔瑗,在审美形式上更加纯化,省减章草的盘曲结构,线条开放,时空运动特征更趋强烈。同时,草书的法度也在张芝草书中得到初步建立。张芝的草书墨迹不传,《淳化阁帖》收入《八月帖》、《冠军帖》、《终年帖》、《欲归帖》、《二月帖》等。
张芝草书《冠军帖》
张芝从民间和前辈那里汲取草书艺术精华,独创“一笔书”,亦即所谓“大草”,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颖而出,使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展示空间,从而使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得到彻底的解放。
张旭书法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如行云流水,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这是张怀瓘在《书断》中对一笔书的精辟概括,同时高度评价张芝的草书“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从而成为“草书之首”。
唐代孙过庭《书谱》
张芝的草书给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王羲之对张芝推崇备至,师法多年,始终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及张芝。怀素承认从二张(张芝、张旭)书法中得益最多。孙过庭在《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把张芝草书作为蓝本而终生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