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展览落幕,110多万人次观展
2018-04-17 10:47:10 来源: 点击:
2018年4月15日,《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圆满在上海中华艺术宫落下帷幕。展览于2017年10月28日开幕,在169天的时间内共计对观众开放147天,接待观众1106073人次,收到观众留言逾万条,中华艺术宫志愿宣讲小组,为千余批次15000余人次观众开展了志愿讲解,创造了中华艺术宫单一展览观众量最高的纪录。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初心”的萌生地,也是新中国建设直至改革开放成果集中呈现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文艺工作者记录时代风云、抒发满腔情感,创作了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也为我们的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虽然展览名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实则包含了四个“门”的意向——石库门、延安窑洞门、天安门和复兴之门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成长、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各个历史阶段,展览开幕时,恰逢建党96周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以96件作品描绘中国共产党心怀宏大理想,情系广大人民,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建设祖国、强国富民的精彩故事。
展览包含了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以及一部中国现代艺术史。依照这部艺术史的脉络, 96件作品的创作者年纪跨越百岁,从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颜文梁、刘海粟、吴湖帆到1987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创作年代亦包含了20世纪40年代在枪林弹雨中诞生的作品,也有以画老上海月份牌著称的谢之光在20世纪60年反映生产盛况的《万吨水压机》、吴湖帆的《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还包括周补田受约刚刚完成的新作《牵挂》,可谓多年来历代上海艺术家美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集中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所涌现出的各种艺术新样式、新探索、新潮流、新势力,这种百花齐放的空前繁荣正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证明。
在这充满激情的169天里,中华艺术宫经受了大客流考验、接受了党性锤炼。不断优化接待方案,利用为数不多的闭馆日,开辟专用通道、调整参观动线,设计宣传折页、调整背景音乐,制作语音导览、培训志愿宣讲……全体员工用心血与汗水确保了展览圆满成功。同时,依托中华艺术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优良经验和品牌效应,党员、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们共同组成志愿宣讲小组,自己动手查资料写讲解词,向观众传递96幅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有的在讲解过程中数次被先烈的事迹感动到落泪哽咽,但仍然坚持擦干眼泪继续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朴实地说道:党的历史精彩感人,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学习和充实,对我们而言,为观众做好讲解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中华艺术宫作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场馆,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一如既往地牢记“国家重点美术馆”的责任与担当,自觉承担文化阵地和战斗堡垒作用;也要在建设“亚洲一流”艺术博物馆的进程中,不断以新视角、新思路、新做法盘活上海深厚的美术资源积淀,在展现文化自信。
展览回顾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以石库门、延安窑洞门、天安门和复兴之门为主线,其中“石库门-窑洞门”版块的作品以党的一大会址石库门为核心象征,围绕党的诞生及其时代背景,呈现五卅运动、长征之路、遵义会议、南昌起义等重大事件。其中俞云阶的作品《吾土吾民》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颠沛流离和对新生活的盼望。
“窑洞门-天安门”版块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军民同心的历程,展现党在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波澜壮阔的历程。这一部分中,1978年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创作的《占领总统府》以俯视的角度表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陈宜明的《晨曦——上海解放》则呈现了上海解放前夜解放军在万国建筑前和衣而卧的情形。
“天安门-复兴之门”版块中有反映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歌颂新中国的作品,也是上海美术创作的重点。刘海粟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吴湖帆的《原子弹爆炸》、陆俨少的《引水上山》等带着时代烙印的作品反应出老一代的艺术家走近工厂、走到农村,反应当时火热的生活。其中吴湖帆的《原子弹爆炸》创作于1965年,他以传统的卷云皴表达新的题材,在观念、思想、技法、章法上都有了突破,一位带有文人意味的画家以传统的笔墨语言表现新历史环境下的新题材,现在看来依旧觉得震撼伟大,他一个事件表现了一个时代。同时展出的林风眠的《轧钢》灵感也是来自生活,冷静的笔调中描绘着有序的生产。他们以传统的笔墨呈现新的精神。
“复兴之门”版块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艺术展现了五年来上海的发展成就,集中着墨于大飞机、浦东国际机场、高铁、洋山深水港等。其中邱瑞敏、石奇人、马宏道共同创作的《畅想浦江》为“复兴之门”的开端,据邱瑞敏介绍,这件作品反应了浦东改革开放,“畅想浦江”的主角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在创作之初,邱瑞敏和合作者反复思考,原本计划表现室内场景,后想到浦东的改革开放是在小平同志的构想和指引下发生的,所以要把小平同志和浦东新貌结合起来,由此浮现了邓小平在浦江上的意向。
展览现场志愿者为观众讲解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赖鑫琳 图
石奇人《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油画,330x188cm,2011年,中华艺术宫收藏
展览现场的党员宣誓
俞云阶,《吾土吾民》,油画, 69x95cm, 1948年, 中华艺术宫收藏
韩硕,《南昌起义》,中国画 ,300x650cm,2011年, 中华艺术宫收藏
陈琪,《托孤图》, 中国画, 240x160cm ,1996年
施大畏,《老乡》,中国画,150x135cm
滑田友,《轰炸》,雕塑,116×90×37cm ,1946 年
陈宜明,《晨曦——上海解放》,油画,250X350cm ,2011年,中华艺术宫收藏
陈逸飞 魏景山,《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335x460cm,1977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刘海粟,《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油画 ,60cm×80cm ,1956年, 刘海粟美术馆收藏
谢之光,《万吨水压机》,157×101cm,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吴湖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35×67cm,1965年,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程十发,《我们的朋友和同志遍于全世界》,中国画,125X146cm,1963年,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张培础 季平 韩松《飞的梦想》中国画 207x450cm 2011年 中华艺术宫收藏
李向阳、李鹏,《中国红》,油画 ,200cm x 530cm,2011,中华艺术宫收藏
丁阳,《新的征程》,中国画,210×170cm,2015年,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