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颜勤礼碑》笔法解析

2018-03-23 14:43:34 来源:网络 点击: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因此也有人说他是琅邪人。唐开元进土,任御史,因被杨国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颜起兵讨伐,被推为盟主。后入京,历官至史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后人以其官名尊称“平原”或“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受命前往劝谕,李希烈胁之降,不屈被害。

        唐代的《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诅父颜勤礼立的墓碑,简称《勤礼碑》。

        颜真卿自幼即爱好书法,常用黄土在墙上练字,曾受过张旭和徐浩的传授,又结合篆隶和魏碑的笔意,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他博学,工词章,善正、行、草书,用笔遒婉严整,字体刚健笃实。他和怀素论书法时说“写字应用折钗笔法”,就是用笔要像折金钗那样有力。《宣和书谱》说他的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铁,戈如发弩,干变万化,各具一体”。

        《勤礼碑》系颜真卿撰文并书。书法苍劲有力,是他晚年的成熟之作。颜真卿一生写的碑很多,都题有他当时历官的全部职衔,独此碑只题“曾孙鲁郡开国公”,这是他丢掉官职,被贬为吉州司马期间写的。

        此碑1922年在今西安社会路出土,螭首方座,高268厘米,宽92厘米。四面刻字,碑阳书字19行,阴书字20行,每行各38字。碑的左侧书字5行,每行37字。右侧的铭文已被磨去。

《勤礼碑》主要特点

        《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之作,“鸿文钜笔,阐发性灵”,不同凡响。唐以后的书家,不少人临习过此碑。下面就其运笔、结体等方面谈点儿浅见。

(一)正锋运笔,方圆兼得。颜书甚为古拙,讲究起笔“藏头”,中锋行笔,雄健有力,收笔“护尾”。颜真卿主张“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以及“折钗股”、“屋漏痕”等,强调的就是“中锋”和“圆劲有力”。如“折钗”,金钗折如弓,就比其挺直见力度。《勤礼碑》中笔画“化直为曲”,以增强点画的力度。如图一“事”、“等”、“文”、“敬”等字。《勤礼碑》讲究笔画圆劲,如横画收笔重按,钩和捺画先收后放。折笔处有时上耸出方,有时提笔暗转而呈圆肩,或者内方外圆等。总之,《勤礼碑》刚柔之气兼而有之,不愧“庄重沉雄”之作。女口图二“太”、“子”、“司”、“之”等字。

(二)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一是同─类笔画主笔厚重,即粗而繁(回折多转),次笔陪衬,轻而简(回折轻)。笔画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给人以明快之感。例如图一'孙'、'神'、'书'、'并'字等。二是一个字中笔画间轻重反差较大,如横细竖粗、撇轻捺重等,图一例字都有此特点。三是多'部件'组成的字,疏重密轻,醒目可赏,如图二'徽'、'庶'、'敏'、'胜'字等。由于'宾主分明,主从有别',使字显得瘦而劲健,肥而不笨。

(三)以拙为巧,神采艳发。对《勤礼碑》领悟较浅时,会诧异于颜字'笨拙';随著学习的深入,会发现有'大智若愚'之感,可谓拙中有巧、古朴敦厚、老成持重、奥妙无穷。如图三'书'、'善'、'等'、'禄'字等。从宏观上说,颜字不拘小节,顿挫分明,结构宽博;从微观上讲,颜书独具匠心,灵活多变。例如每一字中之重复笔画,起笔、运笔、收笔几乎都不相同。就横竖画而言,其形态或方或圆,或尖或秃,走势或直或曲,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等等,巧妙至极,避免了雷同,显得质朴中透著秀气。

(四)集众之长,自成一格。颜真卿除了受过张旭和徐浩的传授外,还接受了褚遂良、王羲之以及篆书和魏碑的笔意。如'藏头燕尾'不仅活用在捺法上,而且横画上也有体现,如图四'之'、'夫'、'后'、'自'字等,乍看是机到笔随,仔细观之即不难看出,颜字并非完全是他的独创,而是受到了众多书家的影响,他的好学由此可见一斑。他的字虽与众不同,但'反乎常而合乎道',更加富有审美情趣。
 

点画具体技法

(1) 点和点的变化

        古人人云:“点如高山坠石。”所以点应该有力。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二)横和横的变化

        颜体的横画变化丰富,仪态万千。或长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点画而不拘谨,或细如毫发而不轻浮,这都是由于颜真卿以篆入楷、善于用笔的结果。

(三)撇和撇的变化

        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而且要力到笔尖,防止出锋时出现“鼠尾”。

(四)捺和捺的变化

        颜体的捺画粗重有力,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衔接自然。初学者要认真仔细揣摩其用笔方法,不可写成“翘脚”状。

(五)竖和竖的变化

        颜体的竖画粗壮有力,通常写五分之四处就提收。中竖竖直,左竖常向左拱,右竖常向右拱。

(六)折和折和变化

        颜体的折笔通常没有明显的折角,有时甚至作提笔圆转。有折角时变写成圆中有方、外圆内方的转角。

(七)钩和钩的变化

        颜体的钩画多在回锋顿笔蓄势后,用力钩出。钩虽短促,但无丝毫松懈,有时钩画也似钩未钩,含蓄深沉 。

(八)挑和挑的变化

        挑笔通常逆锋入笔,顿笔蓄势后向上挑出,行笔不可过慢,还要力到笔尖,否则亦会出现“鼠尾”。
 

字头的变化

        汉字的常用字有5000多个,如此多的汉字大部分都由一些基本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写好偏旁部首是写好汉字的必经之路。这里总结了《颜勤礼碑》中常见的偏旁部首,包括字头、字底、左偏旁、右偏旁、字框,初学者可循序渐进练习,做到熟练、熟记。

(一)字头的变化


 

(二)左偏旁的变化


 

(三)右偏旁的变化


 

(四)字框的变化


 

独字体的变化

        我们练习笔画和偏旁部首,都是为写好汉字做准备,在这个基础上,要写好汉字,就必须掌握字的结构。对于字的结构,古人有各种各样的论述,这里按照简单易学的原则总结了《颜勤礼碑》中各种字的结构,分为独体字、合体等,供初学者了解、分析、练习。

一、独字体的变化

        颜体的独体字或大或小、或长或扁,形态变化十分丰富,而且笔画少的独体字用笔通常较粗重。

二、合字体的变化

        颜体合体字是形态各异,丰富多彩,所以初学者更要认真描摹原作,并学会思考、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点。

(一)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需要注意各自和宽窄、长短、位置高低等等,还要注意二部分的联系,要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

(二)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的字须注意各自的宽窄、长短等等,还要注意上下二部分的联系,使二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左中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由于呈三部分横列,容易写得过宽,所以应该控制每部分的宽度,以免互相拥挤,还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长短、宽窄、位置高低等等区别和三部分的有机联系。

(四)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由于呈三部分竖列,容易写得太长,所以应该控制每部分的长度,以免互相拥挤,还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长短、宽窄以及三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等等。

(五)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更应该注意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紧密联系,否则容易将字写散,应该使被包围部分向包围部分靠拢。另外由于颜体结字开张,包围部分应该写得饱满(如走之底和“口”部两竖都向外拱)。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