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晋唐的线质?看看日本书圣的字就懂了!
2018-02-10 10:37:47 来源:网络 点击:

空海法师,亦名遍照金刚,日本僧人。空海法师于延历二十三年(804年),与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学法,抵唐之后,展转到长安(今西安),后访寺择师,在翌年的三月,拜在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受到惠果法师的倾囊相授,同年十二月,惠果法师示寂,空海于是四处参学,于次年(806年)十月回国,留唐二年多。回国时携回大量的佛教经典,对此后的日本佛教产生重大影响。
空海法师《风信帖》 平安时代 纸本墨书 28.8×159.7cm 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藏
如前所述,空海在入唐前所受的奈良时代晋唐书风的熏陶和入唐后唐代书风的影响,对他书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风信帖》是空海致最澄三通信札并为一卷的总称,是空海归回日本后最重要的书法代表作。据说原有书札五通,每一通各自独立,除现存三通以外,另外两通一通献给关白丰臣,一通失窃佚失。
《风信帖》由于卷首有:风信云书四字而得名。第一通是寄给最澄的复信,商量佛法大事,共建法钟等。结尾有:东岭金兰四字。东岭,是指位居京都东方高耸的比睿山,即最澄创立天台宗道场的所在地。
金兰语出自《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言,其臭如兰。表述了空海对最澄的敬意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如金兰之契。
第一通书札,挥洒率意的行书线条,自然且富于变化;第二通用笔雄健庄重、格调清新高雅;第三通以潇洒的草书为之,显得飘逸清澄,有白云飘浮秋空之感。
三通信札充分地显示出王羲之尺牍式的娴熟纯正的笔法和晋唐风韵。此件作品被推定为空海四十岁左右时的笔迹,堪称大师遗墨中之白眉。
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