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懂这张帖的人,文科成绩都不会太差

2018-02-07 10:57:43 来源: 点击: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书法上也有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传世。

          而这《寒食帖》就是苏轼在仕途最坎坷最不顺的时候写的,当时他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被贬黄州,苏轼变成苏东坡

          苏轼在黄州四年的生活并不好过,他先是从原来名动京师的才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不仅位地权轻,还要受当地官员的监视,然后他在钱财上也很拮据,不仅一分钱掰成两瓣花(“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而且还趁办公之余在城东开垦了一块坡地,自己种田种菜填补家用(“某现在东坡种稻,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从此苏轼就成了苏东坡。

苏 轼

           但这还只是物质上的困难,对苏轼来说最难以排解的是心中因官场上的失意累积的愤懑与不平。即使到了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仍然因不能报效朝廷而心情郁闷,并写下了五言诗《黄州寒食二首》,诗作的墨迹也被保存下来,成了闻名海内外的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 原文及历代名家题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报国无门,寒食节写诗遣怀

          《寒食帖》是苏轼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写的,第一首诗首句就指出:“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其中“年”字的竖笔拖得很长,表现了苏轼当时三年以来惆怅孤独的心情,但整体来看苏轼的情感还算克制,用笔平缓有序。

           到了第四、五行,“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化用《庄子》里“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的典故,通过“大力士(即时间)把山、船偷走”表达自己对于时不我待、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以至于“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病起须已白”几个字字形缩小,气势减弱,表达了苏轼当时愁苦凄凉的心境。

          到了第二首,苏轼的情感变化更加明显,“春江欲入户”至“空疱煮寒菜”三行用笔又快又猛,一气呵成而毫不松懈,就像一个人入水前要吸足一大口气。到了“破灶烧湿草”,人入水了,这口气也就吐出来了,作者激愤悲凉的情绪也放到最大。

           接下来的几行情绪、笔法都一泻千里,再无阻碍,“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见到乌鸦衔着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可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的,晋文公为求介子推出山不惜放火逼他,但苏轼却是自己想报效朝廷却苦于“君门深九重”,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苏轼的心酸就藏也藏不住了。

          (寒食节:春秋时晋文公为请隐居山林的介子推出山为官不惜放火烧山,最后介子推宁可烧死也不愿出山。晋文公感其忠义下令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以此纪念他)

          最后苏轼只得“也拟哭途穷”(效仿阮籍穷途痛苦表明自己处境的无奈),“哭途穷”三个字力透纸背,用墨极深,但却“死灰吹不起”,“吹不起”三字用笔无力,这是真正的欲哭无泪啊。

          字迹歪扭,“天下第三行书”是否过誉

          虽然萃花已经结合《寒食帖》的写作背景和苏轼当时的心境大致赏析了它的书法,但可能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这幅帖写得太!丑!

          字形大小不一也就算了,偏偏有些字还歪七扭八的,让人忍不住怀疑这真的能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吗?

           红色圈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大小不一

           我们来看看历代名家在题跋中是怎么说的。

          黄庭坚:“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黄庭坚与董其昌都是书法大家,他们对《寒食帖》的评价可以给我们做一个参考。其中董其昌只是指出在他平生见过的三十多卷苏东坡的真迹中,此贴算上等、甲品,但对这帖到底有多好以及在历代所有书法作品中排名如何并没有提及。

          黄庭坚虽然明确称赞“此书兼颜鲁公(颜真卿)、杨少师(杨凝式)、李西台(李建中,北宋书法家)笔意”,但接着又话锋一转,直言“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假如让苏轼再写一次,可能写不到这种程度了吧)”。

          透过这两人的评语,我们可以得知这幅《寒食帖》在技法上并没有非常出色,它不像某些帖一样每个字都规规矩矩,合起来看也整整齐齐,但它整体呈现出来的“气韵”却是古今少有人能出其右。

          这“气韵”就是苏轼将他的心境情感真真切切地放入诗文和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所以他的字才会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但从整体上看,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仍旧气韵贯通,和谐有序。

整体排列疏密有序,字与字之间气韵贯通

           这就是书法的美,不单单是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它内中的神韵,也就是它所传达出的情趣、品性、胸襟、抱负等精神内涵。就像我们看一个美女,我们不仅会看她的五官有多好看,还会注意她整个人散发出来的气质!

           看到这儿,大家明白为什么《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了吧?

          文人之不幸是文学之大幸,对苏轼而言,无论是生活还是仕途,在被贬黄州的这四年都是大不幸,可是在文学上、书法上,他给我们留下了最最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千古文章《赤壁赋》,还是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它们都是苏轼内心情感的表达,融合了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