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奴帖》,领悟王羲之书法最佳下手处
右军《官奴帖》,宝晋斋法帖
董其昌自跋:
此帖在淳熙秘阁续刻,米元章所谓绝似兰亭序。昔年见之南都,曾记其笔法于米帖曰,字字骞翥,势奇而反正。藏锋裹铁,遒劲萧远,庶几为之传神。已闻为海上潘方伯所得,又复归王元美。王以贻余座师新安许文穆公,文穆传之少子胃君。一武弁借观,因转售之。今为吴太学用卿所藏,顷于吴门出示余,快余二十余年积想,遂临此本云。抑余二十余年时书此帖,兹对真迹,豁然有会。盖渐修顿证,非一朝夕。假令当时力能致之,不经苦心悬念,未必契真。怀素有言:“豁焉心胸,顿释凝滞。”今日之谓也。时戊申十月十有三日,舟行朱泾道中,日书兰亭及此帖一过,以官奴笔意书禊帖,尤为得门而入。
我初学此帖时十分不解,只觉得字形有点怪。歪歪扭扭的。但最近看鲁公《争座位》后,重拾此帖,方悟得少许其中奥妙。
此帖楷书如草书写法,每个字都回环起来,扭起来,不在一个平面内。甚至一个字的上下部分,左右部分也不在一个平面。总之字是立体的,站起来的。这恐怕要把《十七帖》写熟后,熟悉羲之的回环套路后再看此帖,方能有悟。要多参,多临,加点想象力。更需要如素师所言“豁焉心胸,顿释凝滞。”真是这感觉。
董其昌戊申年(时年53岁)临本
玄宰的临本,其实不如刻贴更容易看出来立体感。墨迹本反而更像是“字不动,笔在动”,老董玩的是扭点画,不扭字。事实上,字确实不好扭,因为字之立体完全是书家率意而为,一作意就不能看了......
王献之《吴兴帖》(下图)也是一家眷属。可互参之。
又发现一例,米芾55岁写的行书跋文,也是典型的《官奴帖》写法,转左侧右,字身在空间中来回地扭动。
“芾”字的“巾”字底最明显,二边的二竖不写成平行线,而写成像括号一样,就是要故意拗出来个空间感。所以米芾字看起来特别揪心,是典型的内旋钻心写法。
如果要学《官奴帖》,不妨从《十七帖》中的《来禽帖》入手。《来禽帖》是弘文馆教材,就是告诉学人如何写三维字。
王羲之《来禽帖》
也就是仿照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卜商读书帖》和《张翰帖》,想象字的左边有一堵墙,写的时候对齐字的左边,放开右边,把楷书往右边挤,挤到纸上没地方了,自然被挤到空间中变成三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