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当如唐伯虎,做人要做文征明
文征明像 / 唐伯虎像
真正的大器,是晚成的
小时候常和伙伴争执:你爱金庸,还是古龙?长大了还会讨论:李白更棒,还是杜甫?
世界真是精彩,总会有两种人的。有了文征明,就有唐伯虎。两个人才气横溢,声名相当,连出生也同在苏州,同在公元1470年!
然而两人又绝不是同一类人,他们性情相违,他们命运迥异。
如果说唐寅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么文征明便是浅浅的溪流;如果唐伯虎是潇洒飘逸的白云,文征明则是厚重沉稳的山川,但是这样的两个人居然成了朋友。
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唐伯虎天资聪慧,属于气死人的学霸:平时贪玩,成天不思进取,一旦决心考试,只闭门专攻一载,就考了乡试第一!
文徵明《豳风图轴》(局部)
有一次,教书先生慈爱地看着两个门生,亲切地问:“告诉我,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要当大官!”唐伯虎抢着说,“我,内个,我……”“行了。玩去吧!”先生着急地看看表,已经11点60了,下午还有半天假。
说不出话的少年,正是文征明。
文征明《山水诗画册页》(选一)
相比兄弟唐伯虎,文征明则属于少年迟钝型,非但不聪明,小时候还有些笨拙,迟钝。文征明11岁那年,刚刚学会说话。和同岁但更活泼的唐伯虎站在一起,存在感几乎为零。长大,对文征明而言似乎是一件极其漫长的差事。七岁那年,他在地上摸爬滚打着突然站了起来,负责看护他的保姆差点没哭出声来。“老爷,老爷!少爷会走了!”
文徵明《溪桥策杖图》
文征明笨,是远近出了名的。学会走路几乎耗尽了他前半生所有的力气。当他看见爹妈殷切的眼神时,幼小的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哎,这下轮到学说话了。”终于,在八岁那年,文征明学会了叫爸爸,九岁学会了叫妈。到了十一岁,他也没法像好哥们唐伯虎那样舌灿莲花。当别人都指指点点怀疑文征明是不是智障时,文爸爸骄傲地站出来说,这就是我儿喳,他一定会大器晚成,做个善良的好人!(“儿幸晚成,无害也”)同时,他也预言“子畏(唐寅)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儿子品性的优点,文爸爸看得清楚。他相信:真正的大器,是晚成的。
文征明 工笔水墨老子像
有些事,急也急不来
16岁那年,好哥们唐伯虎走了,他考上了秀才,成了乡里乡亲口口相传的神童。而文征明的漫漫高考路,才刚刚开始。“着什么急呢?考不上还有下次。”文爸爸摸摸文征明的小脑袋瓜说。一语成谶。
文征明从青丝考到了白发,考到乡里的主考官都退休了好几拨,考到有一年考场看门的大爷,颤巍巍拄着拐,深情地跟文征明说:“老文,明年再来啊!”那一年,文征明53岁,高考第九次,失败。
文徵明《行书五言律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俗话说考场失意,情场也好不到哪去。那几年,京城文坛盛行“海天盛筵”,青楼里没个相好的意中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人。文征明在老家,总能听到老伙计唐伯虎的传闻。“听说唐伯虎考中状元了!”“听说唐伯虎考场舞弊被关进大牢了!”“听说唐伯虎又平反了!”“听说唐伯虎结婚、离婚、又结婚、又离婚,找了一个貌美的红颜知己叫秋香,啊不,叫沈九娘。”“听说沈九娘死了,唐伯虎重度抑郁了。”
唐寅《陶谷弱兰图 》大不列颠博物馆藏
54岁那年,文征明听到的关于唐伯虎的最后一条消息是一首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
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
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然而唐伯虎并没有活到七十岁,在写完这首词不久,他就含恨去世了。
唐寅《步溪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54岁的唐伯虎匆忙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54岁的文征明,刚刚做好准备,他要进京!
他只是觉得,有些事,急也急不来。
做人要做文征明
这几十年来,文征明一直保持了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每天都处在十年高考五年模拟的紧张状态,一刻不肯放松。这让儒家的教化深深地融入到了血液当中。有一次,文征明受朋友之邀到一艘画舫上饮宴。忽然,一群从苏州青楼精选而来的女子偷偷上船,并向文征明围拢过去,文征明开始尖叫,作势要投水,好友不得已只好让他乘舢板逃走。宁可溺死,也要守节。这样的故事虽然可能出自稗官野史,但活脱脱勾勒出了一个中国古代好男人的形象。
文徵明《行书致妻札》上海博物馆藏
品德高尚的文征明吸引了大书画家沈周的注意,他收文征明为徒,从此绵延了吴门画派。几十年下来,虽然科举没考上,文征明的书画却大放异彩,以至于被时人和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就是我们熟悉的“江南四大才子”。
有一年,苏州城一个富翁慕名请“才子”文征明来家做客。吃完酒席天色已晚,主人盛情难却之下,文征明决定留宿一晚。睡前,他见到床前桌上摆满了一套银铸餐具,文征明不知道,这原本是送给自己的,他还以为是主人的陈列。正要睡下时,他看见有个人悄悄从桌上摸去两只杯子,这个人也是当晚的宾客之一。
“要是告发他,他与主人的交情势必中断了。”
文征明想来想去,决定不声张。翌日,他早早动身还家,留一便条:杯子两只,我先借去一用。到家后,文征明请银匠复制了两只一模一样的杯子,用时半个月,再送去偿还富翁。银匠将此事广而告之,从此,文征明宅心仁厚,胸襟宽广,传遍江南。当时,人们都这样教育小孩——做人要做文征明。54岁那年,随着好友唐伯虎在痛苦和潦倒中去世。文征明“好运”却随之而来,在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下,得以进京获得了一个小官职,虽然相当于临时工,但总算做了官了。但此时的他,早已因书画闻名天下,很多人都对他推崇有加,但也正是如此,他受到同僚的排挤,而且还要干着杂活,眼看转正无望,无奈之下,他也萌生了退隐的想法。
文徵明《归去来兮辞》
三次递交辞职申请,3年后,终于回到故乡,这时候,他已经57岁了。60岁以后,文征明成了吴门画派的顶梁柱。其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载史册的大画家,弟子钱谷、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也均成为流传至今的重量级画界人物。
吴门正风正气,不与酒徒往来,认为其俗而不雅。
晚年,文征明更以煎茶为乐,还曾写下诗篇《咏惠山泉》——“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一直到九十岁,文征明都笔耕不辍,带着老花镜撰写小楷,还收取极少量的“赙布(财物)”为人撰写墓志铭。传说,九十岁那年,文征明在写完一位朋友的墓志铭之后,“便置笔端坐而逝”—— 把笔搁在一旁,端坐着,静静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文徵明《五律诗》故宫博物院藏
人的厚度,是要时间积累的
祝允明(1460-1526),
唐伯虎(1470-1524),
文征明(1470-1559),
徐祯卿(1479-1511),
纵观江南四大才子的人生,文征明是最笨,最丑的,但他确是活的最久的。
文徵明《陋室铭》
祝允明出生最早,活了66岁;
徐祯卿出生最晚,却迟到早退,只活了32岁;
唐伯虎和文征明同年出生,唐伯虎54岁就死了,
文征明却一直活到89岁(他自署九十,用的虚岁)。
也就是说,在1526年祝允明仙逝,结束了四才子时代之后,文征明又坚强地、一缺三地活了33年。四大才子中,唐伯虎才华最盛,徐祯卿诗意逼人,祝允明倚老卖老,而文征明是最老实,最不张扬的。唐伯虎是个学霸,而同岁的文征明则是个“学渣”,连续九次乡试未中,一生最高学历就是个秀才。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当然除了文爸爸。
文徵明《草堂十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性缓,沉静,温厚。那几位流连在灯红酒绿,他却沉迷于青灯黄卷,在家里练字,而且这一沉迷,就是一辈子。
明人冯梦龙说:“人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是对三世报恩的老门生所发议论,却也像是对唐伯虎和文征明人生的感叹。有人说,人生路上处处都是岔路,到底应该选择何方?文征明用一生告诉你,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要把它活成对的模样。克己自律,处处利他,得失之间,方能从容不迫。
文征明《西苑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书法早年学苏,后出入晋唐,自出新意,晚年深爱黄庭坚,兀自长枪大戟,完全不管别人眼光。可惜这种风格,唐伯虎和祝允明永远没机会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