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写 | 胡秋萍:重游泉州札记

2017-10-09 15:25:26 来源:《中国美术报》 点击:

         二十多年前,我来过泉州,知道此地为佛国,宋元时期,泉州更是通向世界最早的港口。这里经济发达,东西方文化交汇于此。这里佛教兴盛,许多宗教在此汇集。到泉州,开元寺是必看的。这座迄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古庙,在宋元鼎盛时期,有寺观120所,僧侣达千人。

         就是那次在开元寺,我知道了弘一法师这位值得敬重又多才多艺的高僧。后来,读了他的传记,只觉得他是个“真人”。做什么都认真,戏演得认真,爱恋得认真,出家也出得决绝。出家前,他一掷千金,出家后竟身无长物。人活到这般境地,真是过瘾了。

辟谷竟身轻,抛家志笃诚。

日沉无饮啖,泉落更清明。

禅趣澈灵性,佛光空世情。

一灯常再念,趺坐寄来生。

(《读弘一传有感》)

          记得当时还买了几片镂空的菩提叶子,打算回家在上面写佛经要义、短语和偈子。可是一直舍不得往上写字,怕弄脏了它。

          从此,弘一法师,开元寺便种在了我心里,一有时间就给它浇水,施肥,佛法的义理和智慧也开始慢慢启迪滋养了我,加深了我对书法的理解。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使我对书法中的黑白阴阳关系及构成分割有所领悟;又如“一切圣贤人,皆以无为法而有所差别”,让我悟到,真正流传千古的大书法家,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无为”之法;再如“非法,非非法”,使我想到书法始于法度,施与法度,最终还要将法度化于书写中,甚至于化在书写者学养和人格的修养中,正所谓:“非人磨墨墨磨人”……因为一切艺术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度,但所有的艺术都不是为了表现规律和法度为目的,而是要表现创作者的性情和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胡秋萍  扇面  纸本  2017 年

         今年六月底七月初,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当代书坛代表性书法家‘一带一路’海上丝路采风”活动,送书法文化到基层,我有幸参与其间,借此机会重游泉州,重睹沿路书法、文化古迹遗存,并更感到它的历史价值和“一带一路”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十年后的开元寺,依旧肃穆庄严,充满古意雅韵,几棵数百年硕大的菩提树参天独秀,证明了开元寺曾经的不凡。到开元寺,一定要去拜谒弘一法师纪念馆。纪念馆里面珍藏了许多弘一法师的手迹,他作的歌曲,抄写的佛经、偈子、联语,与友人往来信件及简朴的生活用品。看到弘一法师的墨迹倍感亲切,不仅是墨香的魅力,仿佛还有法师悲悯世界的温度。弘一法师的书法极简约,简约到了生命与艺术的极致——这与他的信仰很有关系。他修律宗,生活方面守戒,珍惜世间的任何一物,他用一根树枝刷牙,用了许多年还舍不得丢弃。透过他的书法,我看到了那个明月下清癯孤独修行者的背影。

         开元寺旁边,还有一个新建的“古船纪念馆”。四周墙壁上布满了古船木质的来源,建造的工艺方法宣传图片和说明。一只破旧但修补完好的古木船放在大厅中央。数十米的木船静静地躺在那里,昔日浪峰上的英勇身姿历尽的沧桑,船身上每一个破洞印记,都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遥远的辉煌。随作小诗记之。

古色斑斓几许年?孔痕犹记浪峰巅。

风霜不改初心在,驶向诗人砚海边。

(《泉州古船》)

         泉州有许多文化遗址与海上丝路相关,比如,九日山祈风刻石。这些石刻是12至13世纪泉州地方政府主持航海祈风祭祀活动的文字记录,反映出中国古代特有的习俗。冬季泉州湾风向转北,各国船只可以借势从泉州湾出海,夏季泉州湾风向转南,各国船只乘风可以到达泉州湾登陆。这些石刻分布在九日山东南两峰,约有十方,都为南宋时期所制,时间跨度近百年。它反映了中原传统山林隐逸文化与东南沿海海洋文化的交融,也说明了人类顺应自然规律,独具特色的东方海洋文化,是我国航海交通及贸易繁荣的见证。

层叠仙山染翠微,苔生崖刻抹斜晖。

碑文犹记繁华梦,海路无常盼早归。

(《九日山祈风刻石》)

         众多的泉州文化遗址中,还有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两边有武士造像,桥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记载着桥的建造修葺的情况,桥南有蔡襄祠,内有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碑。其书法、记文、雕刻被后世称为“三绝”。洛阳桥建造的另一个特色是利用牡蛎生长附着于礁石的特点,将牡蛎饲养于桥墩石上护佑石墩。石墩下面是扇形青石层层相叠。阳光下,长长的洛阳桥朴实的身影安然自得,见证着洛阳桥附近乃至海峡两岸人们数百年的生活变迁。我用诗记下洛阳桥:

一虹长向大江横,北往南来万里行。

牡蛎滋生墩更固,雄风吹拂浪常平。

抚碑重觅千年梦,踏石遐思两岸情。

想是蔡公灵未远,正听海峡对歌声。

(《泉州洛阳桥》)

          重游泉州,重温了泉州许多的文化遗存,领略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繁华,更坚定了我对今天“一带一路”中国梦的信心:曾经辉煌于世的中华民族,必将重新强大并盛装于世界。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