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陆深
陆深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谥文裕。《明史》有传。
清代徐璋《松江邦彦画像册》中所绘的陆深像
陆深少时与徐祯卿友善,相互切磋,为文章有名。举进士时,李东阳为殿试读卷官。陆深遂入李东阳门下。李东阳是明代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以宰臣主盟文坛,喜以文学推挽才俊,奖掖后学,形成了茶陵派。茶陵派上承台阁体,下启前七子,主张宗唐和复古。陆深作为茶陵派的中心人物李东阳的门生,又与前七子年岁相近,关系密切,对于研究明代中期文学,具有相当的意义。
陆深著述甚富,有《俨山集》、《俨山集续集》、《俨山外集》(收《传疑录》、《河汾燕闲录》、《春风堂随笔》、《知命录》、《金台纪闻》、《愿丰堂漫书》、《溪山余话》、《玉堂漫笔》、《停骖录》、《续停骖录》、《豫章漫抄》、《中和堂随笔》、《史通会要》、《春雨堂杂钞》、《同异钞》、《蜀都杂钞》、《古奇器录》、《书辑》、《南巡日录》、《大驾北还录》、《淮封日记》、《南迁日记》、《科场条贯》、《平北录》等),另有《江东藏书目》,仅序存。《明史》称他“赏鉴博雅,为词臣冠”,“为文章有名”。
当时太监刘瑾擅权,陆深以不附刘瑾,被调为南京精膳司主事,这是闲散而可有可无的职位,陆深以丁母忧未赴任。正德五年(1510)刘瑾伏诛后,陆深始官复原职。正德十二年(1517),陆深充会试同考官,后来的名相夏言,即陆深所取之士。对于这段经历,夏言曾回忆道:“余为公(陆深)丁丑所取士,受知于公最久。公尝语其子曰:平生知己莫如桂洲(夏言号桂洲)。” 陆深把夏言视作“平生知己”,他与夏言的交情于此可见一斑。
陆深又工书法,仿李邕、赵孟頫,为明代上海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被认为如“铁画银钩”,足传不朽,作品尚有多件流传至今。
徐建融教授在《翰墨千秋——长风堂画鉴》中,论及陆深的书法作品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就书论书,为人们所盛称的明前期的两宋、三沈,中期的沈周、唐寅、王宠,后期的邢侗、米万钟等,均不能与其(陆深)相埒。文征明、祝允明、陈淳、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差可相与轩轾;只有董其昌,才真正胜其一筹。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人、书并重的书家,在书法史上的名声会不及他人呢......专以书论,之前所注重的是功力和传承,此后所注重的是风格和独创。陆深就是这样一位以功力和传承见长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端稳凝练,平和雍容,不以奇僻见长,而笔法精到,功力渊深,尤有人所不可及处。
陆深书《偶写寄东石书册》局部二
陆深家族为上海望族,世居浦东洋泾。陆深子陆楫,字思豫,号小山。有文名,著有《蒹葭堂稿》,编《古今说海》。
据嘉庆《松江府志》载,陆深宅在长生桥南,又在浦东筑有别业后乐园,据嘉庆《松江府志》,后乐园“被以蒹葭,带以杨柳。隔岸楼阁,一望如画。外土岗数里,宛转有情,俨然如山,因自号俨山。”后乐园今已不存,其原址即位于如今的陆家嘴。陆家嘴原是黄浦江流经外滩时,与吴淞江汇合后又折向东面所形成的沙嘴,以陆深家族所居而得名。上海一些保留至今的地名,如陆家宅、陆家桥(又称学士桥,原在小东门一带)等,亦由此而来。
陆氏家族在上海遗迹甚多。嘉靖三十二年(1553),陆深的表侄顾从礼请求修筑上海城墙以抵御倭寇。经费多为上海士绅自筹。顾从礼捐粟四千石,助筑小南门。时陆深已卒,其夫人梅氏捐田五百亩、银二百两,助筑小东门,故小东门又称夫人门。
陆深墓在陆家嘴海兴路西侧,东宁路以北。1969年浦东人防施工,陆深墓被毁,出土文物现保存于上海博物馆。